时间: 2025-04-27 22:48: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2:48:45
火藏(かぞう)是一个日语词汇,字面意思是“火葬”。它指的是将死者遗体通过燃烧的方式进行处理的一种葬礼方式。火葬是一种常见的遗体处理方法,尤其在土地资源有限的城市地区。
火藏一词源自日语,由“火”(か)和“葬”(ぞう)组成。在古代,火葬并不常见,但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土地资源的紧张,火葬逐渐成为主流。
在日本,火葬是一种普遍的葬礼方式,这与日本土地资源有限、人口密集有关。火葬也被认为是一种清洁、高效的遗体处理方式,符合日本文化中对整洁和秩序的追求。
火藏这个词可能引起人们对死亡的哀伤和对逝者的怀念。它也可能引发对生命无常和死亡不可避免的哲学思考。
在个人生活中,火葬通常与失去亲人或朋友的悲痛经历相关。它是一个提醒人们珍惜生命、关爱家人的重要时刻。
在诗歌中,火葬可以被用来象征生命的火焰最终熄灭,灵魂升入天空的意象。
火藏可能让人联想到火葬场的烟囱冒出的烟雾,或是葬礼上哀伤的音乐和哭泣声。
在不同文化中,火葬的接受程度和具体实践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一些西方国家,火葬也越来越普遍,但在某些传统社会中,土葬仍然是主流。
火藏作为一个词汇,不仅反映了遗体处理的一种方式,也承载了人们对生命、死亡和哀悼的文化和情感意义。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把握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
1.
【火】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火焰。汉字部首之一。本义:物体燃烧所发的光、焰和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火,南方之行也。炎而上,象形。 、 《春秋·元命苞》-火之为言委随也,故字人散二者为火也。 、 《易·说卦》-离为火。 、 《左传·昭公九年》-火水妃也。春秋感情符,火者阳之精也。 、 《论衡·诘术》-火,日气也。 、 《左传·宣公十六年》-人火曰火,天火曰灾。 、 《谷梁传·昭公九年》-国曰灾,邑曰火。 、 《公羊传·襄公九年》-大者曰灾,小者曰火。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火烧令坚。 、
【组词】
火链、 火厝、 火筒、 火火烛烛、 火厄、 火备
2.
【藏】
收藏财物的府库。
【引证】
《周礼·天官·宰夫》。治藏,藏文书器物。-五曰府,掌官契以治藏。 、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晋侯之竖头须,守藏者也。 、 《礼记·中庸》-宝藏兴焉。 、 《列子·黄帝》-俄而范氏之藏大火。 、 《宋史·太宗七女传》-太宗尝发宝藏,令诸女择取之。
【组词】
藏吏、 库藏、 藏户、 藏府
内脏 同: 脏
【引证】
汉·枚乘《七发》-酒练五藏。 、 《管子·水地》-五味者何?曰:五藏。 、 《庄子·齐物论》-百骸九窍六藏。 、 《汉书·王吉传》-吸新吐故以练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