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9:22: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9:22:55
“火计”一词在汉语中通常指的是利用火作为手段或工具的策略或计划。字面意思是指与火相关的计谋或策略。
在文学作品中,“火计”可能被用来描述一场精心策划的火灾,以达到某种军事或政治目的。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被用来形容任何利用火作为手段的计划或策略,不限于军事或政治领域。在专业领域,如军事策略或消防科学中,“火计”可能具有更具体的含义和应用。
同义词:火攻、火策略、火战术 反义词:水计(利用水作为手段的策略)
“火计”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火”和“计”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火”常指火种或火灾,“计”则指计划或策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逐渐被用来描述任何与火相关的策略或计划。
在**古代战争史中,火计是一种常见的战术,如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中的火攻策略。这种战术的使用反映了古代战争中对火的利用和控制的重要性。
“火计”这个词可能带有一种紧张和危险的情感反应,因为它涉及到火的破坏性和不可控性。同时,它也可能引发对智慧和策略的联想,因为火计通常需要精心策划和执行。
在日常生活中,“火计”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历史战争或现代消防策略时,它是一个有用的词汇。例如,在观看历史战争纪录片时,可能会听到专家讨论古代将军如何使用火计来取得胜利。
在诗歌中,可以将“火计”融入到描述战争或策略的诗句中:
烽火连天夜,将军火计深。
烟尘蔽日月,一炬定乾坤。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古代战争中火攻场景的画作,火焰和烟雾弥漫的战场。在音乐中,可以选择一首节奏紧张、充满战斗氛围的乐曲,来增强“火计”带来的紧张感。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fire strategy”或“fire tactic”,但这些词汇在英语中并不像“火计”在中文中那样具有特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火计”这个词在中文中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它不仅是一个描述策略的词汇,也是一个连接古代战争和现代消防科学的桥梁。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火计”的含义和用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与火相关的策略和计划。
1.
【火】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火焰。汉字部首之一。本义:物体燃烧所发的光、焰和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火,南方之行也。炎而上,象形。 、 《春秋·元命苞》-火之为言委随也,故字人散二者为火也。 、 《易·说卦》-离为火。 、 《左传·昭公九年》-火水妃也。春秋感情符,火者阳之精也。 、 《论衡·诘术》-火,日气也。 、 《左传·宣公十六年》-人火曰火,天火曰灾。 、 《谷梁传·昭公九年》-国曰灾,邑曰火。 、 《公羊传·襄公九年》-大者曰灾,小者曰火。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火烧令坚。 、
【组词】
火链、 火厝、 火筒、 火火烛烛、 火厄、 火备
2.
【计】
(会意。从言,从十。“言”有数(shǔ)的意思;“十”是整数,表示事物成一个数目。数数字,所以有计算的意思。本义:算账;总计;计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計,会算也。 、 《管子·七发》-计数刚柔也,轻重也,大小也,实虚也,远近也,多少也,谓之计数。 、 《礼记·内则》-学书计。 、 《礼记·月令》-命农计耦耕事。 、 《国语·郑语》。注:“算也。”-计亿事。 、 诸葛亮《出师表》-计日而待。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计日以还。 、 明·魏学洢《核舟记》-而计其长。 、 《聊斋志异·促织》-蹄躈各千计。
【组词】
计会、 计口、 计度、 算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