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0:24: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0:24:36
惊恐万状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形容非常害怕,恐惧到了极点,以至于表现出各种慌乱、失态的状态。这个成语强调了恐惧的程度和表现出来的极端状态。
文学:在文学作品中,“惊恐万状”常用来描绘人物在极端危险或恐怖情境下的心理和生理反应,增强故事的紧张氛围。 口语:在日常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某人在面对突发时的惊慌失措。 专业领域**:在心理学或医学领域,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描述患者在极度恐惧或焦虑时的行为表现。
同义词:
反义词:
“惊恐万状”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汉语中对于极端情绪状态的描述传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成为描述极度恐惧状态的常用表达。
在**文化中,对于恐惧的描述往往与道德教育和社会秩序有关。例如,在古代文学中,恐惧常常被用来警示人们遵守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紧张和不安。联想上,我会想到人们在面对生命威胁时的无助和恐慌。
在我个人的经历中,曾经在一次地震中亲眼目睹人们惊恐万状的情景,那种混乱和无序至今难以忘怀。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夜幕降临,黑暗中惊恐万状的灵魂,寻找着一丝光明。”
视觉上,我会联想到人们在恐慌中奔跑的画面;听觉上,可能是尖叫声和混乱的脚步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panic-stricken" 或 "terrified out of one's wits",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情感状态相似。
“惊恐万状”这个词汇在描述极端恐惧状态时非常有效,它不仅传达了恐惧的程度,还描绘了人们在这种状态下的行为反应。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能力。
忧患百罹而未艾,惊惶万状而莫支。
大家定睛看时,原来是一群野雉,象是大敌袭来,~地向南飞去。
1.
【惊】
(形声。从马,敬声。本义:马受惊)。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驚,马骇也。 、 《战国策·赵策一》-襄子至桥而马惊。
【组词】
惊嘶、 惊尘、 惊镳
2.
【恐】
(形声。从心,巩声。本义:严重害怕,惊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恐,惧也。 、 《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室如县罄,野无青草,何恃而不恐? 、 《荀子·天伦》-星队木鸣,国人皆恐。 、 《聊斋志异·狼》-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其破璧,乃辞谢。
3. 【万】 原为中国古代鲜卑族部落名;后为复姓。
4.
【状】
(形声。从犬,爿(pán)声。用具体的动物“犬”表示事物各具形态。本义:犬形)。
同本义。引申为形状,形态。
【引证】
《说文》-状,犬形也。 、 《左传·文公十五年》。谓献其骈肋之状也。-且曰献状。 、 《考工记·桌氏》。杜注:“谓形状。”-凡铸金之状。 、 《聊斋志异》-以筒水灌之,始出,状极俊健。 、 郦道元《水经注》-有双石高竦,其状若门。 、 明·魏学洢《核舟记》-若啸呼状。
【组词】
状类、 粉状;杆状;块状;粒状;絮状;海绵状;奇形怪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