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2:00: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2:00:34
孤高 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孤独而高傲,形容一个人或事物独立于周围环境,具有超然和傲慢的特质。它通常用来描述那些不随波逐流、自视甚高的人或事物。
在文学作品中,“孤高”常用来形容主人公的性格或行为,如《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就被描述为孤高自许。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带有贬义,指某人过于自傲,不易相处。在专业领域,如艺术评论中,“孤高”可能用来形容某位艺术家的作品风格独特,不随大流。
同义词:傲慢、自负、孤傲、高傲 反义词:谦逊、随和、亲和、平易近人
“孤高”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孤”指孤独,“高”指高傲。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其具体应用可能有所变化。
在**传统文化中,“孤高”有时被视为一种美德,尤其是在文人墨客中,他们追求独立和超脱。然而,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更多地带有负面含义,被认为是不合群和难以相处的象征。
“孤高”这个词给我一种孤独而高不可攀的感觉,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在社会边缘独自奋斗的人,或是那些在艺术和思想上追求极致的人。这种情感反应可能让人既感到敬佩,又感到一丝悲哀。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位艺术家,他的作品风格孤高,不随大流,这让我深刻理解了“孤高”这个词的含义。他的坚持和独立让我深受启发。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孤高”:
孤高之月,悬于夜空,
不与星辰争辉,独自清冷。
在视觉上,“孤高”让我联想到一座孤立的山峰,或是夜空中独自闪烁的月亮。在听觉上,它可能让我想到一首旋律悠扬但略带忧伤的音乐。
在英语中,“孤高”可以对应为“aloof”或“haughty”,这些词汇也传达了独立和傲慢的意味,但在具体的文化和语境中,其使用和理解可能有所不同。
通过对“孤高”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这个词汇的多重含义和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它不仅是一个描述性格或行为的词汇,也是一个反映文化和个人情感的符号。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恰当使用“孤高”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深度和多样性。
1.
【孤】
(形声。从子,瓜声。本义:幼年丧父,即孤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孤,无父也。 、 《礼记·深衣》。注:“三十以下无父称孤。”-如孤子。 、 《国语·周语》-司民协孤终。 、 潘岳《寡妇赋》-少伶俜而偏孤兮。 、 《孟子·梁惠王下》-老而无子曰独,幼儿无父曰孤。 、 《左传·昭公十四年》-救灾患,宥孤寡。 、 孔衍《汉魏春秋》-备答曰:“刘荆州临亡,讬我以遗孤,背信自济,吾所不为,死何面目见刘荆州乎?
2.
【高】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楼台重叠之形。汉字部首之一。从“高”的字多与高大或建筑有关。本义:离地面远;从下向上距离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高,崇也,像台观高之形。 、 《易·说卦》传-巽为高。 、 《礼记·乐记》-穷高极远,而测深厚。 、 《荀子·劝学》-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 、 《战国策·魏策》-无楚、韩之患,则大王高枕而卧,国必无忧矣。 、 曹植《野田黄雀行》-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 《孟子·公孙丑下》-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 清·姚鼐《登泰山记》-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组词】
高平、 高丘、 高坛、 高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