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7 21:52: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7 21:52:14
“克敌”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战胜敌人”或“克服对手”。它通常用于描述在战斗、竞争或对抗中取得胜利的行为。
“克敌”这个词汇源于古代汉语,其中“克”意为克服或战胜,“敌”指敌人或对手。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基本含义保持不变,但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
在文化中,“克敌”常常与英雄主义和胜利的象征联系在一起。它反映了人民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坚韧和不屈精神。
“克敌”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积极的情感反应,联想到勇气、决心和胜利。它激励人们在面对挑战时保持坚定和积极的态度。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一次团队项目中遇到困难,但通过团队合作和不懈努力,我们最终克敌,成功完成了项目。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克敌”:
在风暴的中心,我克敌前行,
每一步都铸就胜利的篇章。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战士在战场上挥舞着剑,周围是硝烟和战火,这个场景与“克敌”的意象相呼应。音乐上,激昂的进行曲或战斗音乐可以增强这种联想。
在英语中,“克敌”可以对应为“defeat the enemy”或“overcome the opponent”。不同文化中,战胜敌人的象征和意义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概念相似。
“克敌”这个词汇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不仅传达了战胜困难和对手的概念,还蕴含了勇气和决心的文化价值。通过深入学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这个词汇的多重含义和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
1.
【克】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象肩形。整个字形,象人肩物之形。本义:胜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以肩任物曰克。物高于肩,故从高省,下象肩形。古文亦象肩形。-克,肩也。 、 《诗·周颂·敬之》。传:“仔肩,克也。”-佛时仔肩。 、 《易·蒙》-子克家。 、 《左传·隐公元年》-邾子克。 、 《左传·桓公十八年》-周王子克。 、 《诗·豳风·伐柯》-伐柯如何?匪斧不克。 、 《书·大禹谟》-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组词】
克当、 克堪、 克家、 克祚、 克家子、 克明
2.
【敌】
(形声。从攴(pū),啇(dí)声。本义:匹敌;对等)。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敌,仇也。 、 《尔雅》-敌,匹也。 、 《战国策·秦策》。注:“强弱等也。”-四国之兵敌。 、 《国语·楚语》-且夫自敌以下。 、 《国语·周语》-敌国宾至。 、 《孙子·谋攻》-敌则能战之。
【组词】
试看天下谁能敌;敌体、 敌礼、 匹敌、 势均力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