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1:00: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1:00:31
“克星”一词的字面意思是能够克制或制服某种事物或对象的东西。基本含义是指某物或某人具有克制、对抗或战胜另一物或人的特性或能力。
在文学中,“克星”常用于描述角色之间的对抗关系,如“他是恶龙的克星”。在口语中,这个词可以用来形容某人在某个领域特别擅长,如“他是数学难题的克星”。在专业领域,如医学或生物学,“克星”可能指某种药物或治疗方法对特定疾病特别有效。
同义词中,“对手”强调对抗关系,“敌手”带有敌对意味,“制胜法宝”则强调其带来的胜利效果。反义词中,“助手”和“盟友”强调合作和支持,“支持者”则指提供帮助的人。
“克星”一词源于汉语,由“克”和“星”组成。“克”有克制、战胜之意,“星”在此处比喻为具有特殊能力或地位的人或物。这个词在古代文献中较少见,更多是在现代汉语中流行起来,特别是在描述对抗性关系时。
在**文化中,“克星”常用于描述英雄或特殊人物,强调其超凡的能力和对抗邪恶的力量。在现代社会,这个词也被广泛用于各种竞争性领域,如体育、学术等,强调某人在特定领域的卓越表现。
“克星”这个词给人带来一种强烈的对抗和胜利的联想,常伴随着英雄主义和正义感。它激发人们对胜利和成功的向往,同时也可能引发对失败和挑战的恐惧。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在一次数学竞赛中遇到一个难题,最终通过创新的方法解决了它,那时我觉得自己成了那个难题的克星。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他是黑暗的克星,光芒四射,驱散了所有的阴霾。”
视觉上,“克星”可能让人联想到英雄形象,如超人或蝙蝠侠,他们通常被描绘为对抗邪恶的象征。听觉上,这个词可能与战斗的号角声或胜利的欢呼声联系在一起。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nemesis”,意指一个持续的对手或难以克服的障碍。这个词在西方文化中也常用于描述英雄与反派的对抗。
“克星”这个词在描述对抗和胜利时非常有力,它不仅传达了对抗的关系,还强调了胜利的可能性和英雄主义。在学*语言和表达时,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强表达的力度和深度。
1.
【克】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象肩形。整个字形,象人肩物之形。本义:胜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以肩任物曰克。物高于肩,故从高省,下象肩形。古文亦象肩形。-克,肩也。 、 《诗·周颂·敬之》。传:“仔肩,克也。”-佛时仔肩。 、 《易·蒙》-子克家。 、 《左传·隐公元年》-邾子克。 、 《左传·桓公十八年》-周王子克。 、 《诗·豳风·伐柯》-伐柯如何?匪斧不克。 、 《书·大禹谟》-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组词】
克当、 克堪、 克家、 克祚、 克家子、 克明
2.
【星】
(象形。从晶,生声。晶象形。本义:星星)。
同本义 宇宙间发射或反射光的天体。
【引证】
《说文》。按,散文则统谓之星,对文则五纬为星,二十八宿为辰。-星,万物之精,上为列星。 、 《书·尧典》-日月星辰。 、 《书·洪范》。郑注:“星,五星也。”-四曰星辰。 、 《荀子》-列星随旋,日月递炤。(炤:照耀)
【组词】
星筹、 星霜、 星桥、 星布、 星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