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7:55: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7:55:47
词汇“束烟”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常用词汇。根据字面意思,“束”通常指捆绑或聚集成一束的东西,“烟”则是指燃烧物质时产生的气体状态的物质,通常带有颜色和气味。因此,“束烟”可以理解为捆绑在一起的烟雾。
由于“束烟”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的词源和演变不太明确。可能是由“束”和“烟”两个常用词汇组合而成,用于特定语境下的描述。
在某些文化中,烟雾可能被赋予特殊的象征意义,如在**仪式中,烟雾常被用来象征净化或与神灵沟通。因此,“束烟”在这样的背景下可能具有特殊的文化意义。
由于“束烟”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应用的例子可能较少。但如果在一个描述自然美景的场景中,使用“束烟”可以增加描述的诗意和美感。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晨曦中,一束烟轻抚山峦,唤醒沉睡的村庄。”
由于“束烟”不是一个国际通用的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可能不存在。
“束烟”作为一个不太常见的词汇,它的使用主要依赖于特定的语境和创造性的表达。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可以作为一个富有诗意的词汇,用于增强描述的氛围和情感。尽管它在日常交流中不常用,但在文学创作和特定场景的描述中,它可以发挥独特的作用。
1.
【束】
(会意。从囗(weí)木。在木上加圈,象用绳索把木柴捆起来。本义:捆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束,缚也。 、 《易·贲》。子夏传:“五匹为束。”-束帛戋戋。 、 《仪礼·士冠礼》。注:“十端也。”-束帛俪皮。 、 《左传·襄公十九年》-贿荀偃束锦。 、 《周礼·大司寇》-入束矢于朝。 、 《论语》-自行束脩以上。 、 《诗·鄘风·墙有茨》-墙有茨,不可束也。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 清·袁枚《黄生借书说》-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
【组词】
束刃、 束刍、 束戈卷甲、 束手、 束火,束炬、 束手束脚、 束竹、 束杖、 束载
2.
【烟】
(形声。从火,因声。本义:物质因燃烧而产生的气体)。
同本义。
【引证】
陆机《连珠》-火壮则煙微。 、 《后汉书·蔡邕传》-煙炎之毁熸。 、 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烟焰迷漫。 、 明·刘基《卖柑者言》-烟扑口鼻。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烟炎张天。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烟焰雾雨。 、 唐·杜牧《阿房宫赋》-烟斜雾横(互文,表烟雾斜横。斜 横:升腾缭绕)。
【组词】
烟火邻居、 烟扛扛、 烟爨、 烟蓬、 烟祀、 烟尘、 烟井、 烟火、 烟焰、 夕烟、 风烟、 油烟;炊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