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0:00: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0:00:18
审势 是一个汉语词汇,由“审”和“势”两个字组成。其中,“审”意味着仔细观察、评估或判断,而“势”通常指形势、趋势或力量。因此,“审势”的字面意思是指仔细观察和评估当前的形势或趋势。
在不同的语境中,“审势”可以有不同的应用:
“审势”作为一个复合词,其构成部分“审”和“势”在古代汉语中已有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词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现代汉语中的“审势”,用以描述对形势的深入分析和判断。
在文化中,“审势”强调的是一种谨慎和深思熟虑的态度。这种态度在的历史和哲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在兵法和政治策略中。
“审势”给人一种稳重和深思熟虑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智者或领导者在复杂情况下冷静分析的场景。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在做出重要决策时使用“审势”的态度,例如在选择职业道路或投资项目时,我会仔细分析当前的形势和未来的趋势。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审势”:
风云变幻莫测时, 审势方能定乾坤。 智者眼中无盲点, 一念之间见真章。
想象一位智者在静谧的书房中,烛光摇曳,他手持书卷,眉头微皱,似乎在深思熟虑。背景音乐可能是古典的古筝曲,营造出一种沉思的氛围。
在英语中,“审势”可以对应为“assess the situation”或“gauge the trend”,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核心意义相似,都是指对形势的深入分析和判断。
通过对“审势”的深入学,我认识到这个词不仅在语言表达上有其独特性,而且在文化和社会背景中也有其深厚的意义。在未来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我将更加注重词汇的深层含义和文化背景,以提高我的语言运用能力。
1.
【审】
(会意。从宀番。宀房屋。番,兽足。屋里有兽足印,能仔细分辨。简体字从宀申声。本义:详究;考察)。
同本义。
【引证】
《荀子·非相》-审,谓详观其道也。 、 《吕氏春秋·察传》-闻而审,则为福矣。 、 《吕氏春秋·察今》-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 、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直以不能内审诸己,外受流言,沉迷猖獗,以至于此。
【组词】
审时、 审物、 审形、 审决、 审机而行、 审别、 审势
2.
【势】
(形声。从力,埶(yì)声。本义:权力;权势)。
同本义。
【引证】
《史记·货殖列传序》-富者得势益彰,失势则客无所之。 、 《明史·海瑞传》-有势家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
【组词】
势家、 失势、 权势、 势子、 势利、 势任、 势利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