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3:52: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3:52:08
“摁倒葫芦瓢起来”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用力摁倒一个葫芦,结果葫芦又弹起来了。这个成语比喻事情处理了一个,另一个又冒出来,形容问题层出不穷,解决了一个又来一个。
这个成语通常用于描述复杂或棘手的情况,尤其是在处理问题时,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出现。它可以用在日常口语中,也可以在文学作品中用来形容情节的复杂性。
同义词:层出不穷、接二连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反义词:一劳永逸、一了百了
这个成语的来源不详,但它反映了**人对于事物复杂性和连续性的认识。在古代,葫芦是一种常见的容器,其弹性的特性可能启发了这个成语的形成。
在文化中,葫芦象征着吉祥和多子多福,但在成语中,它被用来比喻问题的连续性,这反映了人对于问题处理的一种现实主义态度。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无奈和挑战的感觉,因为它描绘了一个似乎永远无法完全解决问题的场景。它让人联想到不断努力但问题依旧存在的挫败感。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工作或生活中的连续挑战,例如在管理项目或处理家庭事务时。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岁月如梭,摁倒葫芦瓢起来,人生路上,挑战接踵而至。”
想象一个葫芦被摁倒后弹起的画面,或者听到葫芦弹起的声音,这些都可以增强对这个成语的理解和记忆。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whack-a-mole”,即打地鼠游戏,比喻问题像地鼠一样不断冒出。
“摁倒葫芦瓢起来”这个成语深刻地反映了问题的连续性和复杂性,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提醒我们,面对问题时要保持耐心和持续的努力。通过学和使用这个成语,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生活中的挑战。
1.
【摁】
(形声。从手,恩声。本义:揿,按) 同本义
【组词】
摁电钮、 摁住不放
2.
【倒】
上下、前后颠倒。
【引证】
《礼记·曲礼》-倒筴侧龟于君前。 、 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倒影江中。
【组词】
倒序、 倒用印、 倒错、 倒景、 倒三不着两
向相反方向移动。
【引证】
李贺《秦王饮酒》-酒酣渴月使倒行。
【组词】
倒车;倒回、 倒兵、 倒仰、 倒跟脚
3.
【葫】
(形声。从芔,胡声。本义:蔬菜名。即“大蒜”)。
【引证】
《尔雅翼》-蒜有大小,大蒜为葫,小蒜为蒜。
4.
【芦】
(形声。从艸,盧声。本义:草名。芦菔)。
芦菔,似芜菁。今作萝卜。
【引证】
《说文》。段注:“今之萝卜也。”-芦,芦菔也。 、 《方言》三-芜菁,共紫华者谓之芦菔。
【组词】
芦萉
5.
【瓢】
瓠的一种。也称“葫芦”。
【引证】
《说文》-瓢,蠡也。从瓠省,票声。 、 《三苍》-瓢,瓠勺也。 、 《论语》-一瓢饮。
【组词】
瓢冠、 瓢堂
6.
【起】
(形声。从走,己声。本义:由躺而坐;由坐而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起,能立也。 、 《庄子·齐物论》-曩子坐,今子起。 、 《诗·小雅·沔水》-载起载行。 、 《礼记·曲礼》-请业则起。 、 《墨子·公输》-子墨子起。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吾恂恂而起。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夫起大呼。
7.
【来】
慰劳。
【引证】
《说文》-勑,劳也。从力,來声。字亦作俫。 、 《诗·郑风·女曰鸡鸣》。高亨注:“来,借为勑。”-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 、 《汉书·平当传》-劳俫有意者。 、 《孟子·滕文公上》-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 、 《诗·魏风·硕鼠》-莫我肯勑。 、 《韩非子·王道》-贤者勑其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