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0:27: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0:27:58
堂差(táng chā)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在古代官府中,官员因公外出或因私请假时,由其他官员代为处理其职务。这个词汇主要用于描述古代官场中的职务交接情况。
堂差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官制。在古代,官员的职务交接需要有明确的程序和记录,堂差就是这一过程中的一个术语。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范围逐渐缩小,主要保留在历史文献和学术研究中。
堂差反映了古代中国官场的组织结构和行政管理方式。在封建社会中,官员的职责和权力分配非常严格,堂差制度确保了政府运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堂差这个词汇给人一种正式和严肃的感觉,联想到古代官场的严谨和规矩。它也让人思考现代社会中的职责交接和代理制度。
在现代职场中,虽然不再使用堂差这个词汇,但类似的职责交接和代理机制依然存在。例如,员工请假时,需要有人代为处理其工作任务。
在诗歌中,可以将堂差融入描述古代官场的场景:
官袍轻拂堂差去,
文书代笔墨香留。
朝堂内外皆有序,
岁月悠悠官道悠。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官员身着官袍,手持文书,正与代职的官员交接工作。背景是古代的官府大堂,气氛庄重而严肃。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职责交接和代理制度也有相应的词汇和概念,例如英文中的 "acting" 或 "substitute",但具体的使用和含义可能有所不同。
堂差这个词汇虽然不再常用,但它反映了古代官场的运作机制,对于理解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在现代社会,类似的职责交接和代理机制依然存在,体现了组织管理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1.
【堂】
(形声。从土,尚声。“尚”有“高”义。本义:殿堂。高于一般房屋,用于祭献神灵、祈求丰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古曰堂,汉以后曰殿。古上下皆称堂,汉上下皆称殿。至唐以后,人臣无有称殿者矣。”-堂,殿也。 、 《说文古本考》-殿,堂之高大者也。 、 《书·顾命》-立于西堂。 、 礼记·檀弓》。注:“堂形四方而高。”-吾见封之若堂者矣。 、 《孟子·梁惠王上》-王坐于堂上。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燕坐于华堂之上。 、 明·刘基《卖柑者言》-观其坐高堂。 、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华堂旅会。
【组词】
堂上、 堂下、 堂宇、 堂事、 堂阶、 堂阁、 堂廉
2.
【差】
限度;界限。
【引证】
《后汉书》-轻用人力,缮修宫宇,出入无节,喜怒过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