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2 19:21: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2 19:21:43
词汇“方刚”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汉字组成:“方”和“刚”。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对这个词汇进行深入分析。
“方刚”字面意思是指方正刚直,形容人的性格或行为正直、坚定,不屈不挠。
“方刚”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方”有正直、方正之意,“刚”则指刚强、坚定。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
在**传统文化中,“方刚”被视为一种美德,尤其是在强调道德和正义的语境中。它体现了儒家文化中对正直和坚定品质的推崇。
“方刚”这个词给人一种正直、坚定和可靠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那些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坚守原则的人。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位老师,他的性格非常方刚,对待学生公正无私,深受学生尊敬。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方刚”:
在风雨中,他如方刚之石,
不屈不挠,坚守着心中的正义。
视觉上,“方刚”可能让人联想到坚固的石头或直立的树木;听觉上,可能联想到坚定有力的脚步声或铿锵有力的演讲。
在英语中,“方刚”可以对应“upright”或“staunch”,但这些词汇在英语文化中的使用和联想可能有所不同。
“方刚”这个词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联想,它不仅是形容词,也是一种价值观的体现。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表现力。
1.
【方】
(象形。下从舟省,而上有竝头之象。故知并船为本义。本义:并行的两船;泛指并列;并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方,併船也。象两舟总头形。 、 《尔雅》。李注:“竝两船曰方舟。”-大夫方舟。 、 《庄子·山木》-方舟而济于河。 、 《仪礼·乡射礼》。注:“犹併也。”-不足方。 、 《国语·齐语》-方舟设泭。 、 《诗·周南·汉广》-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 《资治通鉴》-操军方连战舰,首尾相接。 、 《史记·郦食其列传》-蜀汉之粟,方船而下。
【组词】
方轨、 方轩
2.
【刚】
(形声。从刀,冈声。本义:坚硬)。
同本义。
【引证】
《增韵》-刚,坚也。 、 《说文》-刚,彊断也。 、 《荀子·臣道》-挢然刚折。 、 《左传·昭公六年》-断之以刚。 、 《诗经·烝民》-柔则茹之,刚则吐之。
【组词】
刚巨、 刚条、 刚木、 刚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