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30: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30:57
愧疚:指因自己的行为或未能履行的责任而感到内心不安、自责和羞愧的心理状态。这种感觉通常源于对他人造成的伤害或不公正的待遇。
愧疚如影随形,
在夜的深渊中低语,
悔恨的泪水,
洗不尽心中的污迹。
1.
【愧】
(形声。从心,鬼声。本义:惭愧)。
同本义。同“媿”。
【引证】
《礼记·儒行》-小则如愧。 、 《诗·大雅·抑》-尚不愧于屋漏。 、 《诗·小雅·何人斯》-不愧于人。 、 《魏书·列女传》-虽颜惭未知心愧。 、 《史记·张耳陈余列传》-纵上不杀我,我不愧于心乎? 、 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谌虽暴抗,然闻言则大愧流汗。 、 清·周容《芋老人传》-能不愧老人之言否。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下恐愧吾师矣。 、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兹游快且愧矣。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兼愧贵家子。
【组词】
愧心、 愧悔、 愧服、 愧灼、 愧天作人
2.
【疚】
(形声。从疒(chuáng),表示与疾病有关,久声。本义:久病)。
同本义。
【引证】
《韩非子》-无饥馑疾疚祸罪之殃。
【组词】
疚病、 疚疾、 疚头怪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