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06: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06:06
词汇“下节”通常指的是时间或空间上的下一个部分或阶段。在教育或学术环境中,它可能指的是课程中的下一个单元或章节。在其他语境中,它可以指一系列**中的下一个环节。
“下节”一词在中文中历史悠久,其基本结构和含义在现代汉语中保持相对稳定。它由“下”和“节”两个字组成,“下”表示顺序或位置的下一个,“节”则指部分或环节。
在*的教育体系中,“下节”常用于课程表或教学计划中,帮助学生和教师明确学进度和安排。
“下节”通常给人一种期待和准备的感觉,因为它预示着新的内容或活动即将开始。
在学生时代,我经常听到老师说“下节课我们将进行测验”,这让我感到既紧张又期待。
在诗歌中,“下节”可以用来构建节奏和期待:
春风拂过,花开满园,
下节的故事,静待揭晓。
想象一个教室里,学生们收拾书本,准备下节课的场景,伴随着铃声的响起,这个词汇带来的视觉和听觉联想是秩序和连续性。
在英语中,“下节”可以对应为“next section”或“next part”,在不同文化和语言中,这个概念的表达方式相似。
“下节”这个词汇在日常语言和专业领域中都非常实用,它帮助我们组织和理解时间和*的顺序。在学语言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和有效地沟通。
1.
【下】
(指事。据甲骨文,上面部分表示位置的界限,下面部分表示在下的意思。本义:下面,位置在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下,底也。 、 《诗·召南·殷其靁》-在南山之下。 、 《诗·豳风·七月》-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 《周礼·典同》。注:“谓钟形下大。”-下声肆。 、 《礼记·曲礼》-君臣上下。 、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阴山下。 、 唐·柳宗元《三戒》-放之山下。 、 《资治通鉴·唐纪》-愬至城下。 、 《聊斋志异·狼三则》-奔倚其下。
【组词】
下元、 下溜头、 下江先生、 下眼相看、 下路人
2.
【节】
(形声。从竹,即声。本义:竹节)。
同本义。泛指草木枝干间坚实结节的部分。
【引证】
《说文》-節,竹约也。 、 左思《吴都赋》-苞笋抽节。 、 《晋书·杜预传》-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 、 《易·说卦》-其于木也,为坚多节。
【组词】
节根、 节旄、 节粉、 节槎、 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