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3:39: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3:39:20
词汇“宗妇”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源自古代汉语,特指某个宗族中的妇女,尤其是指宗族中的已婚妇女。以下是对该词汇的深入学*和分析:
“宗妇”字面意思是指宗族中的妇女。在古代社会,宗族是一个重要的社会组织形式,宗妇通常指的是宗族中已婚的女性成员,她们在宗族中承担着特定的角色和责任。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宗妇”可能出现在描述宗族生活、宗族关系或宗族仪式的语境中。在现代口语和专业领域中,这个词汇几乎不再使用,但在研究古代社会结构、家族制度或宗族文化的学术文献中可能会提及。
“宗妇”一词可能源自古代汉语,其中“宗”指宗族,“妇”指妇女。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宗族制度逐渐淡出历史舞台,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也大大降低。
在古代**,宗族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宗妇在宗族中承担着维护家族传统、参与宗族事务等责任。她们的行为和品德往往被视为宗族荣誉的象征。
提及“宗妇”,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代宗族的严谨秩序、妇女的贞节观念以及宗族内部的复杂关系。这个词汇可能带有一种古老、庄重和传统的情感色彩。
由于“宗妇”在现代生活中不常见,个人经历中可能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或接触这个词汇。但在阅读古代文学作品或研究古代社会文化时,可能会遇到这个词汇。
在创作中,可以将“宗妇”融入到一个描述古代宗族生活的故事中,展现其在宗族中的角色和影响。
结合古代宗族的服饰、建筑或祭祀仪式的图片,可以更好地理解“宗妇”的视觉形象。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古代宗族聚会时的鼓乐声或祭祀时的诵读声。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存在类似的概念,如日本的“家元”制度中的女性成员,但具体词汇和用法会有所不同。
“宗妇”这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反映了古代*宗族社会中妇女的地位和作用。了解这个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社会结构和文化传统,对于语言学和文化研究具有一定的价值。
1.
【宗】
(会意。从宀示。示,神祇,宀,房屋。在室内对祖先进行祭祀。本义:宗庙,祖庙)。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宗,尊祖庙也。 、 《虞书》。传:“主郊庙之官。”-汝作秩宗。 、 《周礼·肆师》-凡师甸用牲于社宗。 、 《仪礼·士昏礼》-承我宗事。 、 《诗·大雅·凫鹥》-既燕于宗。 、 《左传·昭公二十二年》-寡君闻君有不令之臣为君忧,无宁以为宗羞? 、 《孔子家语》-故筑为宫室,设为宗祧。
【组词】
宗守、 宗邑、 宗稷、 宗仪、 宗彝、 宗器
2.
【妇】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边是“帚”,右边是“女”。从女持帚,表示洒扫。本义:已婚的女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婦,服也。从女,持帚,洒埽也。会意。谓服事人者。 、 《广雅》-女子谓之妇人。 、 《仪礼·士丧礼》。注:“妻妾子姓也。”-妇人侠床。 、 《礼记·曲礼》-士曰妇人,庶人曰妻。 、 唐·杜甫《石壕吏》-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组词】
少妇;孕妇;媳妇;妇驵、 妇政、 妇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