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00: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00:52
天从人愿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天意顺从人的愿望”,基本含义是指事情的发展符合人的期望或愿望,常用来形容事情顺利,如愿以偿。
天从人愿 这个成语源于**古代的哲学思想,认为天意和人事是相互关联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逐渐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语境中,表达人们对美好结果的期待。
在**文化中,人们常常相信天意和命运,因此“天从人愿”这个成语反映了人们对顺遂生活的向往和期待。在社会交往中,这个成语也常用来表达对他人的美好祝愿。
这个成语给人带来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让人联想到美好的结果和顺遂的人生。它鼓励人们保持乐观,相信自己的努力最终会得到回报。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在一次重要的考试中取得了好成绩,当时我觉得真是天从人愿,因为我为此付出了很多努力。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春风拂面,花开满园,
天从人愿,梦想成真。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画面:一个人站在山顶,眺望远方,阳光明媚,鸟语花香,象征着天从人愿的美好愿景。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有“May your wishes come true”或“As you wish”,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愿望实现的美好寓意。
天从人愿 这个成语在*文化中具有深厚的意义,它不仅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鼓励人们保持乐观和努力。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情感色彩。
谁知天从人愿,到得我家,不上三日,添了一个满抱儿小厮。
当日小弟闻大人国只能乘云而不能走,每每想起,恨不能立刻见见,今果至其地,真是~。
1.
【天】
(会意。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个正面的人形(大),上面指出是人头,小篆变成一横。本义:人的头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解字注》-天,颠也。…颠者,人之顶也。以为凡高之称。
【组词】
天灵、 天灵盖
2.
【从】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二人相从形。本义:随行,跟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従,随行也。 、 《周礼·司仪》-客从拜辱于朝。 、 《易·坤》-或从王事。 、 《易·夏小正》-啬人不从。 、 《诗·邶风·击鼓》-从以孙子。 、 《淮南子·泛论》-禽兽可羁而从之。 、 《聊斋志异·狼三则》-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组词】
从龙、 从学、 从骑、 从嫁、 从井救人
3.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 、 《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 、 清·洪亮吉《治平篇》-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
【组词】
人王、 人满、 人寰、 人欲、 人人言、 人色、 人头号令、 人淘里
4.
【愿】
(形声。从页(xié),原声。古时“愿、願”各有本义。“愿”义为谨慎,“願”义为“大头”) 谨慎;老实,质朴。
【引证】
《说文》-愿,谨也。 、 《周书·谥法》-思厚不爽曰愿。 、 《韩非子·诡使》-无利于上谓之愿。 、 《书·皋谟》。郑注:“谓容貌恭正。”-愿而恭。 、 《考工记·弓人》-则莫能以愿中。 、 《周礼·大司寇》-上愿纠暴。 、 唐·柳宗元《童区寄传》-大府召视儿,幼愿耳。
【组词】
愿恭、 愿款、 愿法、 愿敏、 愿婉、 愿懿、 愿民
大头。
【引证】
《说文》-願,大头也。从頁,原声。宋公孙願绎字硕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