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5:22: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22:26
心服:指内心完全信服或接受,不仅仅是表面上的顺从或同意。这个词汇强调的是内心的认同和真诚的接受。
“心服”一词源于汉语,由“心”和“服”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服”有顺从、接受的意思,而“心”则指内心。随着时间的推移,“心服”逐渐被用来描述内心的完全接受和认同。
在**文化中,“心服”强调的是内心的真诚和深度,这与儒家文化中强调的“诚”和“信”有关。在社会交往中,能够让人心服是一种高度的认可和尊重。
“心服”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正面的,它让人联想到真诚、信任和尊重。在表达中,使用“心服”可以增强语气的真诚性和说服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次团队合作的情况,当时我对团队领导的决定起初并不完全认同,但经过深入讨论和了解后,我心服了他的决策,这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
诗歌: 心服之言,如春风拂面, 无声胜有声,深入心田。 信服之光,照亮前路, 同行共进,心心相连。
视觉联想:想象一幅画面,一个人站在高山之巅,面对着广阔的天空,心中充满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心服。 听觉联想:听到一段悠扬的音乐,如小提琴的旋律,让人内心平静,感受到一种心服的宁静。
在英语中,“心服”可以对应为“heartfelt acceptance”或“sincere conviction”。不同文化中,表达内心完全接受的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但核心意义相似。
“心服”是一个富有深度的词汇,它不仅仅表达了对某事的接受,更强调了内心的真诚和深度。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心服”可以增强沟通的真诚性和说服力。
1.
【心】
(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在肺之下,膈膜之上,着脊第五椎。形如莲蕊,上有四系,以通四脏。心外有赤黄裹脂,谓之心包络。-心,人心也。在身之中,象形。 、 《吕氏春秋》-其祀中霤,祭先心。 、 方苞《狱中杂记》-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
【组词】
心腹之病、 心上刃、 心肝肐蒂、 心气、 心系、 心脾
2.
【服】
车厢。
【引证】
《考工记·车人》-大车牝服二柯,有参分柯之二。 、 《周礼·山虞》-凡服耜,斩季材,以时入之。
负载;负荷。
【引证】
《墨子》-车为服重致远,乘之则安,引之则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