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4:34: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4:34:35
心术不定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人的心思和计划不稳定,容易改变。基本含义是指一个人在做决定或处理事情时缺乏坚定性和稳定性,常常犹豫不决,难以坚持自己的初衷。
在文学作品中,心术不定 常用来形容角色的性格特点,如在《红楼梦》中,贾宝玉的性格就被描述为心术不定,容易受外界影响而改变主意。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以用来批评某人决策不果断,或者在专业领域中,如心理学,用来描述个体在决策过程中的不确定性。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强调的程度和具体情境,例如“犹豫不决”更强调在做决定时的迟疑,而“心术不定”则更侧重于内心的不稳定和变化。
心术不定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传统,源自古代汉语,用来描述人的心理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但在现代汉语中,其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更多地出现在文学作品或正式的书面语中。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坚定和稳定被视为重要的品质,因此心术不定 往往带有负面评价。在现代社会,这种性格特点可能会被视为缺乏领导力或决策能力,影响个人在职场和社会中的形象。
心术不定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负面的,因为它通常与不信任和不确定性相关联。在表达时,我会尽量避免使用这个词汇来描述自己或他人,以免造成误解或负面印象。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遇到过一个项目合作伙伴,他的心术不定导致项目多次延期,最终影响了整个团队的进度和士气。这个经历让我深刻理解了坚定性和稳定性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心术不定:
心术不定如风中柳,
摇摆不定难自守。
初衷易改梦难留,
人生路途多岔口。
在视觉上,心术不定 可以联想
且王伦心术不定,语言不准,失信于人,难以相聚。
1.
【心】
(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在肺之下,膈膜之上,着脊第五椎。形如莲蕊,上有四系,以通四脏。心外有赤黄裹脂,谓之心包络。-心,人心也。在身之中,象形。 、 《吕氏春秋》-其祀中霤,祭先心。 、 方苞《狱中杂记》-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
【组词】
心腹之病、 心上刃、 心肝肐蒂、 心气、 心系、 心脾
2.
【术】
白术 。一种产于中国的苍术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叶互生,椭圆形或羽裂,边缘有刺状细锯齿,紫红色头状花生于茎顶。
【引证】
《尔雅·释草》-术,白蓟。
3.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4.
【定】
(会意。从宀(mián),从正。“正”亦兼表字音。本义:安定;安稳)。
同本义,与“乱”或“动”相对。
【引证】
《说文》-定,安也。 、 《诗·大雅·桑柔》-靡所定处。 、 《诗·小雅·采薇》-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 《礼记·曲礼》-昏定而晨省。 、 《礼记·月令》-以待阴阳之所定。 、 《史记·留侯世家》-天下属安定,何故反乎? 、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 《资治通鉴》-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
【组词】
定迭、 定害、 定帖、 定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