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55: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55:03
围攻的字面意思和基本含义是指一群人或军队包围某个地方,试图通过持续的压力或攻击迫使其投降或屈服。在军事术语中,围攻通常涉及对城堡、城市或其他防御工事的包围和攻击。
围攻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
围攻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其中“围”意味着包围,“攻”意味着攻击。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在军事和日常语言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逐渐发展出比喻意义。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围攻可能与历史**、战争记忆或政治斗争相关联,影响人们对权力、抵抗和团结的看法。
围攻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紧张和压迫的情感反应,让人联想到冲突、困境和坚持。它可能激发人们对正义、勇气和牺牲的思考。
在现实生活中,围攻的概念可以应用于各种情境,如团队合作中的集体努力,或者在面对困难时的坚持不懈。
在诗歌中,围攻可以被用来象征内心的挣扎或对外部压力的抵抗:
心灵的城堡在风雨中坚守, 围攻的阴影下,勇气不曾退缩。
结合图片,围攻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战争的场景,如士兵们围绕着城堡的画面。在音乐中,紧张的旋律可能与围攻的氛围相呼应。
在不同语言中,围攻的对应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其基本概念在各种文化中都有体现,如英语中的“siege”。
围攻这个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不仅涉及军事战术,还广泛应用于比喻和象征意义。通过对围攻的深入理解,可以更好地把握其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丰富语言表达的层次。
1.
【围】
(形声。从囗,韦声。“囗”是“围”的古字。本义:环绕)。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按,围绕, 周围字当用此。”-囗,回也,象回币之形。 、 《广雅·释诂四》-围,裹也。 、 《易·系辞上》-范围天地之化。 、 《周礼·考工记·庐人》-以其一为之被而围之。
【组词】
围堑、 围圆、 围地、 围屏、 围落
2.
【攻】
(形声。从攴(pū),工声。本义:进攻,攻打)。
同本义(与“守”相对)。
【引证】
《说文》-攻,击也。 、 《左传·宣公二年》-攻灵公于桃园。 、 《战国策·秦策》-宽则两军相攻。 、 《左传·僖公四年》-以此攻城,何城不克? 、 《墨子·公输》-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 《孙子·谋攻》-其次伐兵,下政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 汉·贾谊《过秦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 《论语·先进》-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组词】
攻车、 攻钞、 攻围、 攻无不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