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3:59: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3:59:43
词汇“三郊”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的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习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有限的资料中提取信息。以下是对“三郊”的分析:
“三郊”字面意思是指三个郊区。在古代汉语中,“郊”指的是城市周边的地区,而“三郊”可能是指某个城市周边的三个特定区域。
由于“三郊”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现代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很少出现。在古代文献中,可能会提到某个城市的“三郊”,用以指代特定的地理区域。
由于“三郊”不常见,以下是假设性的例句:
同义词可能包括“三区”、“三地”等,但这些词汇并不完全等同于“三郊”,因为“郊”有特定的地理含义。反义词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因为“三郊”本身就是一个较为特定的表达。
“三郊”的词源可能来自于古代对城市周边地区的划分。随着城市的发展和语言的演变,“三郊”这样的表达逐渐被更具体的行政区划名称所替代。
在古代,城市的“三郊”可能具有特定的社会功能,如农业生产、军事防御等。在现代,这样的词汇可能更多地出现在历史研究或文学作品中,用以反映古代社会的特点。
对于“三郊”,可能会有一种怀旧或历史的情感联想,因为它与古代城市的地理划分有关。
由于“三郊”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遇到与该词汇直接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创作中,可以将“三郊”作为一个历史背景元素,融入到关于古代城市的故事或诗歌中。
结合古代城市的图片或视频,可以更好地理解“三郊”的概念。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古代文献的朗读声。
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三郊”的词汇,因为这是特定于汉语和古代城市地理划分的概念。
“三郊”是一个具有特定历史和文化背景的词汇,它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非常有限。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汉语和历史文化,但在日常语言表达中可能并不实用。
1.
【三】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 、 《广韵》-三,数名。 、 《庄子·齐物论》-二与一为三。 、 《老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王三赐命。 、 《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结恨三泉。 、 《易·需》-有不速之客三人来。 、 《国语·周语下》-纪之以三。 、 《战国策》-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
【组词】
三叉、 三木、 三节、 三学、 三衙、 三巡、 三休、 三脚猫、 三班六房、 三已、 三五
2.
【郊】
(形声。从邑,交声。从“邑”,表示与城郭、行政区域有关。本义:上古时代国都外百里以内的地区称“郊”)。
郊区。
【引证】
《说文》。按,周时距离国都五十里的地方叫近郊,百里的地方叫远郊。-郊,距国百里为郊。 、 《诗·魏风·硕鼠》-适彼乐郊。 、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素服郊次。 、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洒江郊。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始知郊田。 、 《尔雅·释地》-邑外谓之郊。 、 《周礼·质人》。注:“远郊也。”-郊二旬。 、 《仪礼·觐礼》。注:“谓近郊。”-至于郊。
【组词】
郊祀、 郊圻、 郊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