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2:56: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2:56:42
“以莛撞钟”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使用细小的草茎去撞击大钟。这个成语比喻力量微小或方法不当,无法产生预期的效果或影响。
“以莛撞钟”出自《庄子·外物》:“莛与楹,厉与西施,恢诡谲怪,道通为一。”这里的“莛”指的是细小的草茎,“钟”则是大钟。成语反映了古代**人对于力量与效果之间关系的理解。
在**传统文化中,这个成语强调了方法与结果之间的关系,提醒人们在行动前应考虑方法的适宜性。
这个成语给人以无奈和无力感,让人联想到那些虽努力但效果不佳的情景,引发对效率和方法的深思。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用这个成语来形容一个朋友试图用非常有限的资金去投资一个大型项目,结果自然是徒劳无功。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以莛撞钟声不响,微力难撼巨石墙。”
想象一根细小的草茎轻轻触碰巨大的钟,钟声未起,这种画面和声音的缺失,强化了成语所表达的无力和无效感。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using a feather to move a mountain”,虽然不如“以莛撞钟”那样形象,但也传达了相似的意思。
“以莛撞钟”这个成语深刻地揭示了方法与结果之间的关系,提醒我们在行动前应充分考虑方法的适宜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使用这个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表达力和深度。
汉·东方朔《答客难》:“以蠡测海,~,岂能通其条贯,考其文理,发其音声哉。”
1.
【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金文字形,象人。本义:用)。
同本义。有一部分现已弱化成了介词。
【引证】
《说文》-以,用也。 、 《小尔雅》-以,用也。 、 《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凡师能左右之曰以。 、 《左传·定公十年》-封疆社稷是以。 、 蔡元培《图画》-纯以形式。 、 《论语》-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组词】
以手代足、 以疏间亲、 以耳为目、 以指测河
2.
【莛】
草茎,草本植物支持第二代分支、叶或其他附属物的部分。
【引证】
《玉篇》-莛,《说文》曰:“茎也”。东方朔曰:“以莛撞钟”,言其声不可发也。
棍棒。用同“梃”。
【引证】
宋·欧阳修《钟莛说》-铸铜为钟,削木为莛,以莛叩钟,则铿然而鸣。
3.
【撞】
(形声。从手,童声。本义:撞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字亦作揰,作摐。-撞,丮捣也。 、 《礼记·学记》。犹击也。-善待问者如撞钟。 、 司马相如《子虚赋》-摐金鼓。 、 张衡《东京赋》-撞洪钟。 、 《史记·项羽本纪》-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4.
【钟】
(形声。左形,右声。鐘:本义:古代打击乐器,青铜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杨树达曰:“钟者,可捶之物。”-钟,乐钟也。 、 《广雅·释器》-钟,铃也。 、 《礼记·明堂位》-垂之和钟。 、 《左传·昭公二十一年》-钟音之器也。 、 《淮南子·本经》-大钟鼎。 、 《国语·周语》-细钧有乐,钟兑音也。 、 宋·苏轼《石钟山记》-声如洪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