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9:23: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9:23:55
“以螳挡车”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螳螂试图用前臂阻挡行进中的车辆。这个成语比喻不自量力,试图用微小的力量去对抗强大的对手或情况,结果往往是徒劳无功,甚至自取灭亡。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那些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人物,强调他们的勇气和愚蠢。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它来警告某人不要做无谓的抵抗或冒险。在专业领域,如军事或政治分析中,这个成语可能用来描述战略上的错误判断。
这些同义词都表达了类似的“不自量力”的概念,但“以螳挡车”更强调了行动的愚蠢和无效果。反义词则强调了根据自身能力行事或审慎评估形势的重要性。
“以螳挡车”源自**古代的寓言故事,最早见于《庄子·外物》。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文学和日常语言中,成为表达“不自量力”的常用语。
在文化中,这个成语常用来教育人们要认清自己的能力和局限,不要盲目自信或冒险。它反映了人重视实际和审慎的文化价值观。
这个成语给人以警示和反思的情感反应,提醒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理智和谨慎。它也可能引发对那些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人物的同情和理解。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见过一个朋友在商业上与一个大型竞争对手对抗,结果损失惨重。这让我深刻理解了“以螳挡车”的含义,提醒我在未来的决策中要更加谨慎。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如同螳螂挡车,勇气虽可嘉,智慧更需存。”
想象一只螳螂站在道路中央,面对着驶来的车辆,这个画面充满了戏剧性和悲剧性。音乐上,可以选择一些紧张或悲壮的旋律来配合这个成语的意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fighting a losing battle”或“biting off more than one can chew”,都表达了类似的“不自量力”的概念。
“以螳挡车”这个成语深刻地揭示了不自量力的后果,提醒我们在面对挑战时要理智和审慎。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成语对于提升语言的精确性和表达的深度至关重要。
1.
【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金文字形,象人。本义:用)。
同本义。有一部分现已弱化成了介词。
【引证】
《说文》-以,用也。 、 《小尔雅》-以,用也。 、 《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凡师能左右之曰以。 、 《左传·定公十年》-封疆社稷是以。 、 蔡元培《图画》-纯以形式。 、 《论语》-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组词】
以手代足、 以疏间亲、 以耳为目、 以指测河
2.
【螳】
螳螂的简称。
【引证】
《说文新附》-螳,螳螂也。 、 《玉篇》-螳螂,有斧虫。 、 《庄子·天地》-犹螳螂之怒臂以当车轶。 、 《庄子·山木》-睹-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螂执翳而搏之。
【组词】
螳斧、 螳螂之卫、 螳臂、 螳轮、 螳臂拒辙,螳臂当辙,螳臂扼辙
3. 【挡】 ——见“摒挡”(bìngdàng)。
4. 【车】 国际象棋中的一种棋子,它可以顺着平行于棋盘边的路随便走多少方格,假如没有其它棋子阻挡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