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2:49: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2:49:31
“以蚓投鱼”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把蚯蚓当作鱼饵来钓鱼。这个成语比喻用小的诱饵来吸引大的目标,或者用不值钱的东西来换取珍贵的物品。它强调的是一种策略或手段,即通过看似不起眼的方式来达到更大的目的。
在文学作品中,“以蚓投鱼”常用来形容智谋或策略,如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用空城计吓退司马懿,就可以说是“以蚓投鱼”。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某人用小恩小惠来换取他人的信任或帮助。在商业或谈判领域,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用低成本的策略来达成高价值的交易。
“以蚓投鱼”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源自**古代的渔猎生活。在古代,人们发现用蚯蚓作为鱼饵可以吸引鱼类,因此这个成语逐渐形成并流传至今。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这个成语的意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
在文化中,“以蚓投鱼”体现了人重视策略和智慧的传统。在社会交往中,这个成语提醒人们要善于利用资源,用智慧和策略来解决问题。
这个成语给人以智慧和策略的联想,让人感受到一种巧妙和机智。在使用这个成语时,人们往往会联想到那些善于运用策略和智慧的人。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需要用小成本来解决大问题的情境,那时我就会想到“以蚓投鱼”这个成语,提醒自己要善于运用策略。
在诗歌中,可以将“以蚓投鱼”融入到描述智谋的诗句中,如:“智者以蚓投鱼,巧计连环解困局。”
在视觉上,可以联想到一幅画面:一个人在河边用蚯蚓钓鱼,而在听觉上,可以联想到河水流动的声音和钓鱼时的宁静。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using a small bait to catch a big fish”,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意思相似。
“以蚓投鱼”这个成语在汉语中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广泛的应用。它不仅体现了*人对策略和智慧的重视,也为我们在解决问题时提供了思路。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可以增强我们的表达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陈使缚縡聘齐,以道衡兼主客郎接对之。縡赠诗五十韵,道衡和之,南北称美。魏收曰:‘傅縡所谓以蚓投鱼耳。’
1.
【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金文字形,象人。本义:用)。
同本义。有一部分现已弱化成了介词。
【引证】
《说文》-以,用也。 、 《小尔雅》-以,用也。 、 《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凡师能左右之曰以。 、 《左传·定公十年》-封疆社稷是以。 、 蔡元培《图画》-纯以形式。 、 《论语》-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组词】
以手代足、 以疏间亲、 以耳为目、 以指测河
2.
【蚓】
蚯蚓。
【引证】
《荀子·劝学》-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组词】
蚓曲、 蚓操、 蚓窍
3.
【投】
(会意。从手,从殳。殳(shū),古兵器。合起来表示手拿兵器投掷。本义:投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投,擿(掷)也。 、 《左传·昭公五年》-受其书而投之。 、 《诗·大雅·柳》-投我以桃。 、 《礼记·曲礼上》-毋投与狗骨。 、 《楚辞·招魂》-投之深渊些。 、 《汉书·贾谊传》-欲投鼠而忌器。 、 《史记·魏公子列传》-以肉投馁虎。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作投击势。 、 《聊斋志异·狼三则》-投以骨。 、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孤羊投群狼。
【组词】
投兵、 投注、 投食、 投绂
4.
【鱼】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鱼形。本义:一种水生脊椎动物)。
完全水生并在水中呼吸的有头冷血脊椎动物,包括圆口类、板鳃类和具有软骨或硬骨骨骼的高等有鳃水生脊椎动物。
【引证】
《说文》-鱼,水虫也。象形。鱼尾与燕尾相似。 、 《易·中孚》-豚鱼吉。 、 《论衡·指瑞》-鱼木精。 、 《仪礼·特牲礼》-鱼十有五。 、 《诗·邶风·新台》-鱼网之设。 、 《礼记·曲礼》-鲜鱼曰脡祭。 、 《吕氏春秋》-鱼上冰,獭祭鱼。 、 《史记·周本记》-白鱼跃入王舟中。
【组词】
鱼鲩冠儿、 鱼鳞册、 鱼烂、 鱼轩、 鱼脍、 鱼市、 鱼质龙文、 鱼米、 鱼秧、 鱼鱼雅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