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8:47: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47:41
“孝友”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孝”和“友”。其中,“孝”指的是尊敬和照顾父母的行为和态度,是**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美德之一;“友”则指的是朋友之间的友好、互助和信任。因此,“孝友”整体上指的是既孝顺父母又友好待人的品质和行为。
在文学作品中,“孝友”常常被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品德高尚,如在古代诗词或小说中,描述一个角色时可能会提到他“孝友兼备”。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用“孝友”来称赞某人既孝顺又友善。在专业领域,尤其是在教育或心理学领域,可能会探讨“孝友”品质对个人和社会的积极影响。
同义词中,“孝顺”强调对父母的尊敬和照顾,“友好”强调朋友间的和谐关系,“仁爱”则是一种更广泛的爱心和同情心。反义词中,“不孝”是对父母的不尊敬和不照顾,“敌对”表示对立和冲突,“冷漠”则是缺乏关心和热情。
“孝”字最早见于甲骨文,其形状像一个孩子扶着老人,象征着尊敬和照顾。“友”字则由两只手相握的形状演变而来,象征着友好和互助。随着时间的推移,“孝友”作为一个复合词,逐渐被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全面美德。
在传统文化中,“孝”被视为最重要的美德之一,儒家思想尤其强调孝顺父母的重要性。而“友”则是社会交往中不可或缺的品质,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互助。因此,“孝友”在社会中被视为理想的人格特质。
提到“孝友”,我联想到的是温馨的家庭场景和朋友间的真诚互动。这种品质给人以温暖和安全感,也激励人们去追求和实践这些美德。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位老师,他不仅对学生非常友好,而且对家人也非常孝顺。他的行为深深影响了我,让我意识到“孝友”品质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孝友”:
春风拂面,孝友如花,
父母心安,朋友情深。
想象一幅画面:一个年轻人正在帮助年迈的父母,同时与朋友们欢笑交谈。这样的场景给人以温馨和和谐的感觉。
在西方文化中,虽然“孝顺”可能不如在**文化中被强调,但“友好”和“互助”仍然是普遍推崇的品质。例如,“kindness”和“friendliness”在英语中与“友”有相似的含义。
通过对“孝友”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这一词汇在*文化中的重要性。它不仅是一种个人品质,也是一种社会和谐的基石。在未来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我将更加注重培养和展现“孝友”的品质。
1.
【孝】
(形声。从老省,从子。本义:尽心奉养和服从父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孝,善事父母者。 、 《墨子经》-孝利亲也。 、 《贾子道术》-子爱利亲谓之孝。 、 《周书·谥法》-慈惠爱亲为孝。协时肇享为孝、五宗安之曰孝,秉德不回曰孝。 、 《礼记·祭义》-众之本教曰孝。 、 《孝经》-夫孝,德之本也。又,天之经也,民之行也。 、 《国语·周语》-孝,文之本也。 、 《左传·文公二年》-孝,礼之始也。 、 《周礼·大司乐》-中和祗庸孝友。 、 《诗·鲁颂·泮水》-靡有不孝,自求伊祜。 、 《孟子·梁惠王上》-孝悌之义。 、 《旧唐书》-性婉顺有容德,事父母以孝闻。
【组词】
孝弟、 孝慈、 孝养
2.
【友】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顺着一个方向的两只手,表示以手相助。本义:朋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友,同志为友。 、 《易·兑》。疏:“同门曰朋,同志曰友。”-君子以朋友讲习。 、 《周礼·大司徒》-联朋友。 、 《论语》-与朋友交。 、 《世说新语·方正》-太丘与友。 、 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偕数友出。 、 清·周容《芋老人传》-是芋视乃友。 、 清·刘开《问说》-朋友之交,至于劝善规过足矣。
【组词】
挚友、 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