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11: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11:40
“掩笑”字面意思是用手或其他方式遮掩住笑容,通常表示在不应该笑的场合或对某事感到尴尬、害羞时,试图隐藏自己的笑意。
在文学作品中,“掩笑”常用来描绘人物的内心活动,表达一种含蓄或复杂的情感。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用来描述某人在严肃或不适宜笑的场合下,试图控制自己的笑容。在专业领域,这个词可能不太常见,除非是在描述心理学或行为学相关的研究中。
同义词中,“忍笑”强调克制,“含笑”强调笑容的含蓄,“偷笑”强调偷偷地笑。反义词则表示更加开放和明显的笑容。
“掩笑”由“掩”和“笑”两个字组成。“掩”字古汉语中意为遮蔽、隐藏,“笑”字则表示笑容。这个词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使用,如《诗经》中有“掩笑”一词,用以描述含蓄的笑容。
在**传统文化中,掩笑可能与礼仪和面子文化有关,表示在不适宜笑的场合保持适当的礼仪。在现代社会,这个词也常用来描述在尴尬或不适宜笑的场合下的行为。
“掩笑”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含蓄和克制,它让我联想到在不适宜笑的场合下,人们试图保持礼貌和尊重。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在参加一个严肃的会议时,听到一个同事不小心说了一个笑话,大家都掩笑不敢出声,场面一度非常尴尬。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掩笑”:
在月光下,她掩笑不语,
心中的秘密如花瓣般轻轻闭合。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用手遮住嘴,试图隐藏笑容的画面。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轻柔的笑声,试图被压抑的声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tifle a laugh”或“suppress a smile”,都表达了试图控制笑容的意思。
“掩笑”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一种行为,还反映了人们在特定社会和文化背景下的行为准则。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文化差异和人类行为。
1.
【掩】
(会意。从手,从奄,奄亦声。本义:遮蔽)。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掩,敛也。小上曰掩。 、 《仪礼·士丧礼》。注:“裹首也。”-掩练帛,广终幅。 、 《史记·司马相如传》-掩薄草渚。 、 《周髀算经》-空正掩日。 、 《聊斋志异·促织》-掩口胡卢而笑。 、 清·方域《壮梅堂文集》-掩其上哉。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手巾掩口。 、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势拔五岳掩赤诚。
【组词】
掩圹、 掩心、 掩土、 掩面、 掩著
2.
【笑】
(会意。从竹,从夭。杨承庆曰,“竹得风其体夭屈,如人之笑”。字或从竹,从夭。本义:因喜悦开颜或出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杨承庆曰:“竹得风,其体夭屈,如人之笑也。李阳冰刊定说文从之。”-笑,喜也。 、 《字林》。朱骏声曰:“此字古皆从犬,本义犬狎人声也。从犬,箾省声。”-竹为乐器,君子乐然后笑也。 、 《易·萃》-一握为笑。 、 《诗·卫风·氓》-载笑载言。 、 、 《列子·汤问》-两小儿笑曰。 、 《论语·宪问》-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 、 《聊斋志异·狼三则》-止增笑耳。 、 《列子·汤问》-笑而止之。 、 清·周容《芋老人传》-笑而不顾。
【组词】
笑唏唏、 笑咍咍、 笑浪、 笑面夜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