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16: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16:22
“他方”这个词汇在中文里通常指的是“另一方”或“其他地方”。字面意思是指某个特定对象或地点之外的另一边或另一处。
“他方”的词源较为直接,由“他”和“方”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他”指代“其他的”,“方”指方向或地方。随着语言的发展,“他方”逐渐固定为指代“另一方”或“其他地方”的词汇。
在某些文化中,“他方”可能带有一定的神秘或超自然的色彩,如在一些民间故事或神话中,“他方”常常是英雄或探险者前往的地方,充满了挑战和奇遇。
“他方”这个词可能引发一种对未知的向往或恐惧,对于冒险者来说,它代表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而对于保守者来说,它可能意味着不确定性和风险。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在一次旅行中使用“他方”这个词来形容我即将前往的陌生城市,它帮助我表达了对新环境的期待和一丝不安。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他方”:
他方的星光,照亮我前行的路, 在那遥远的地方,梦想在呼唤。
“他方”可能让人联想到一幅画面:一个人站在海岸边,望着远方的地平线,背景音乐可能是轻柔的海浪声,带有一种探索和期待的情感。
在英语中,“他方”可以对应为“the other side”或“elsewhere”,在不同文化中,这个词都承载着对未知的探索和向往的情感。
“他方”这个词在中文中是一个多功能的词汇,它不仅指代物理上的另一个地方,也常用来形容抽象的另一方或不同的观点或立场。在学习语言和表达中,理解“他方”的多种用法和含义,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和丰富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1.
【他】
(本作“佗”。形声。从人,“它”省声。本义:负担)。
古代、近代泛指男女及一切事物,现代则用于称代自己和对方以外的男性第三者。
【引证】
《仪礼·士昏礼》。注:“弥亲之辞。”-某以非他故。 、 《仪礼·士虞礼记》-他用刚日。
2.
【方】
(象形。下从舟省,而上有竝头之象。故知并船为本义。本义:并行的两船;泛指并列;并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方,併船也。象两舟总头形。 、 《尔雅》。李注:“竝两船曰方舟。”-大夫方舟。 、 《庄子·山木》-方舟而济于河。 、 《仪礼·乡射礼》。注:“犹併也。”-不足方。 、 《国语·齐语》-方舟设泭。 、 《诗·周南·汉广》-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 《资治通鉴》-操军方连战舰,首尾相接。 、 《史记·郦食其列传》-蜀汉之粟,方船而下。
【组词】
方轨、 方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