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0:47: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0:47:55
“兴风作浪”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掀起风浪,比喻制造事端,煽动情绪,引起混乱。它通常用来形容那些故意挑起争端、制造麻烦的人或行为。
在文学作品中,“兴风作浪”常用来描绘反面角色或描述动荡不安的局势。在口语中,它可能用来指责某人无事生非或不怀好意。在专业领域,如政治学或社会学,这个词汇可能用来分析社会**或政治动荡的成因。
同义词:挑拨离间、煽风点火、无事生非 反义词:息事宁人、平息风波、和衷共济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兴风作浪”更强调制造混乱和动荡,而“挑拨离间”则侧重于破坏人际关系。反义词则强调平息争端和维护和谐。
“兴风作浪”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最初可能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后来逐渐演变为比喻用法。在古代文献中,如《左传》等,可以看到类似的表达方式,但现代成语的形式和意义是在长期的语言使用中逐渐形成的。
在**文化中,“兴风作浪”常与负面行为联系在一起,反映了社会对于秩序和稳定的重视。在社会动荡或政治斗争的背景下,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可能会增加。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负面的,它让我联想到混乱、不安和破坏。在表达时,我会用它来描述那些我不认同的行为或人。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些人在团队中兴风作浪,试图分裂团队。这种经历让我更加理解这个词汇的含义和它在实际中的应用。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在这平静的海面下,是谁在兴风作浪,掀起无尽的波澜?”
结合图片,我可以想象一幅描绘海浪汹涌的画面,配以紧张激烈的音乐,来强化“兴风作浪”的视觉和听觉效果。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tir up trouble”或“create a storm”,它们在意义上与“兴风作浪”相似,但文化背景和使用语境可能有所不同。
通过对“兴风作浪”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和意义。这个词汇在描述负面行为和混乱状态时非常有用,它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能力,并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社会现象。
嘉州有冷,源二河,河内有一健蛟,兴风作浪,损害人民。
头两天见姊夫同前任不对,他便于中~,挑剔前任的帐房。
1.
【兴】
兴致,情趣。
【引证】
王勃《滕王阁序》-遥呤俯畅,逸兴遄飞。 、 、 宋·李清照《如梦令》-兴尽晚归舟。
【组词】
兴动、 兴兴头头、 兴头子、 兴辞、 兴会、 兴头起意、 兴子
诗歌表现手法之一。以他事引起此事叫起兴。又简称兴。
【引证】
清·洪亮吉《北江诗话一》-以及李杜元白诸大家,最多兴体。
【组词】
兴喻
2.
【风】
比喻感化。
【引证】
《史记·平准书》-天子于是以式终长者,故尊显以风百姓。
【组词】
风民
3.
【作】
(会意。从人,从乍。人突然站起为作。甲骨文字形,象衣领初作的形状。本义:人起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作,起也。 、 《易·离》-明两作。 、 《书·无逸》-作其即位。 、 《诗·秦风·无衣》-与子偕作。 、 《考工记》-或作而行之。 、 《周礼·士师》-凡作民。 、 《仪礼·特牲礼》-三献作止爵。 、 《礼记·礼运》-后圣有作。 、 《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而后作焉。 、 《论语·先进》-舍瑟而作。 、 《礼记·少仪》-客作而辞。 、 宋·苏轼《画佛赞》-如日出时,眠者皆作。 、 方苞《狱中杂记》-有洪洞令杜君者,作而言曰。
【组词】
作止
4.
【浪】
波浪,水因风吹、石激而形成的涌动。
【引证】
《世说新语·雅量》-风起浪涌。 、 李白《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左思《魏都赋》-温泉毖涌而自浪。
【组词】
风浪、 激浪、 浪波、 浪淘淘
放荡;放纵。
【引证】
《诗·邶风·终风》-谑浪笑敖。
【组词】
浪弟子、 浪事、 浪荡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