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23:35: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23:35:15
灶突(zào tū)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炉灶上的烟囱或烟道。在古代,灶突通常是指厨房中用来排放烟雾和热气的结构,它连接着炉灶和屋顶,使得烹饪时产生的烟雾能够顺利排出。
在文学作品中,“灶突”可能被用来描绘乡村或古代生活的场景,营造一种古朴或怀旧的氛围。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描述传统建筑或厨房设施时可能会出现。在专业领域,如建筑学或历史学,灶突可能被详细讨论,特别是在研究古代建筑或烹饪文化时。
同义词:烟囱、烟道 反义词:无直接反义词,但可以考虑“通风口”作为对比,因为它是指引入新鲜空气的结构。
“灶突”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灶”指的是炉灶,“突”则有突出、突出的意思。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含义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有所下降。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灶神是一个重要的神祇,负责守护家庭的厨房和炉灶。因此,灶突在某种程度上也与家庭的安全和幸福联系在一起。在一些地区,人们会在特定的节日里祭拜灶神,以祈求家庭和睦、食物丰盛。
提到“灶突”,可能会让人联想到温馨的家庭氛围、传统的烹饪方式以及乡村的宁静生活。它唤起的是一种怀旧和亲切的情感。
在现代生活中,灶突可能不常见,但在一些传统风格的餐厅或民宿中,仍可以看到保留的灶突,它们成为了一种装饰元素,吸引着喜欢复古风格的顾客。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灶突冒烟,岁月悠悠,家的味道在空气中飘散。”
想象一下,一个古老的灶突,烟雾缓缓升起,伴随着柴火的噼啪声,这样的场景可以激发人们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和想象。
在不同文化中,类似的结构可能有不同的名称,但其功能和象征意义可能相似。例如,在西方文化中,烟囱(chimney)也有类似的功能,并且在圣诞节等节日中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
“灶突”这个词汇虽然不常在现代口语中出现,但它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历史和情感价值。了解和使用这样的词汇,不仅能够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还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传统文化。
1.
【灶】
(会意。从火从土。繁体从穴,鼀(cù)声。本义:用砖石等砌成,供烹煮食物、烧水的设备)。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灶,炊穴也。 、 《白虎通·五祀》-灶者,火之主。人所以自养也。 、 《汉书·五行志》-灶烟阳。 、 《礼记·郊特牲》-灶者,老妇之祭也。 、 陶渊明《归园田居》-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组词】
灶床脚、 锅灶;行军灶;灶妄、 灶下养、 灶燎
2.
【突】
(会意。从穴,从犬。本义:犬从洞穴中突然窜出)。
狗从穴中突然而出。
【引证】
《说文》。徐锴系传:“犬匿于穴中伺人,人不意之,突然而出也。”-突,犬从穴中暂出也。 、 《汉书·刑法志》。注:“恶马也。”-是犹以鞿而御駻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