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6:33: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33:08
朗读:指清晰、有节奏地大声读出文字,通常是为了表达或传达文本的内容,或者是为了练习发音和语调。
朗读一词源于古汉语,"朗"意为清晰、明亮,"读"即阅读。随着语言的发展,朗读逐渐成为一种特定的阅读方式,强调声音的清晰和节奏。
在许多文化中,朗读被视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尤其是在语言学习和文学欣赏中。它不仅帮助学习者提高语言技能,还能增强文本的情感表达。
朗读常常让人联想到温馨的家庭阅读时光、学校的晨读活动或是戏剧表演中的激情朗诵。它能够激发听众的情感共鸣,增强文本的感染力。
在我小时候,父母经常在睡前给我朗读故事书,这些温馨的记忆至今仍让我感到温暖和安心。
在诗歌创作中,我尝试通过朗读来探索文字的韵律和节奏,让诗歌更加生动和有力。
想象一个安静的图书馆,一位老人坐在窗边,手中拿着一本厚重的书,缓缓地朗读着,阳光洒在他的身上,这一幕充满了宁静和智慧。
在不同语言中,朗读的概念和实践有所不同。例如,在英语中,"reading aloud"强调的是大声读出,而在中文中,"朗读"更强调清晰和有节奏的读法。
朗读不仅是一种阅读方式,更是一种艺术表达和情感传递的手段。它在语言学习、文学欣赏和表演艺术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对朗读的深入理解,我更加欣赏其在语言和文化中的丰富内涵。
1.
【朗】
(形声。从月,良声。本义:明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朗,明也。 、 《诗·大雅·既醉》-高朗令终。 、 《国语·楚语下》-其圣能光远宣朗。 、 《淮南子·原道》-新而不朗。 、 嵇康《琴赋》-朗月垂光。 、 陶潜《桃花源记》-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 王羲之《兰亭集序》-天朗气清。
【组词】
朗白、 朗朗、 朗鉴、 朗亮、 朗明、 朗净、 朗烈、 朗朗烈烈
2.
【读】
(形声。从言,卖声。本义:读书)。
籀书,抽释理解书的意义。
【引证】
《说文》-读,诵书也。 、 《公羊传·定公元年》-主人习其读而问其传。 、 《孟子》-读其书。 、 《论衡·谈天》-相随观读,讽述以谈。
【组词】
读法、 读祝、 读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