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1:47: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1:47:55
反面教材:字面意思是指用作负面例子的教育材料,通常是指那些通过展示错误、失败或不良行为来警示他人,从而达到教育目的的例子或材料。
“反面教材”一词源于中文,直接翻译为“negative teaching material”或“bad example”。在教育领域,它被广泛用于强调通过错误来学*的重要性。
在*文化中,强调“以史为鉴”和“前车之鉴”,反面教材的概念与这种文化传统相契合,强调通过他人的错误来学。
该词汇常带有一种警示和提醒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需要避免的错误和失败。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会遇到某些人的行为成为反面教材,提醒自己在类似情况下应如何行动。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他的错误,如夜空中最亮的星,成为我们的反面教材,照亮前行的路。”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警示标志或一个失败的案例分析图表。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带有警示意味的背景音乐。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cautionary tale”或“bad example”,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核心意义相似。
“反面教材”是一个在教育和社会中非常有用的概念,它通过展示错误来强化正确的行为和决策。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一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有效地传达警示和教育的目的。
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
1.
【反】
(象形。甲骨文字形,从又从厂。“厂”音hǎn。本义:手心翻转)。
同本义 同: 翻
【引证】
《说文》-反,覆也。 、 《孟子·公孙丑上》-以齐王,由反手也。 、 《汉书·张安世传》-何以知其不反水浆邪?
2.
【面】
(象形。甲骨文字形,里面是“目”字,外面表示面庞。“面”,在古代指人的整个面部。“脸”是魏晋时期才出现,而且只指两颊的上部,唐宋口语中才开始用同“面”本义:脸)。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面,颜前也。 、 《周礼·撢人》-使万民和说而正王面。 、 《周礼·司仪》-私面私献。 、 《书·顾命》-大辂在宾阶面。 、 《战国策·赵策》-必唾其面。 、 唐·白居易《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女之靧面。 、 明·魏学洢《核舟记》-椎髻仰面。
【组词】
面不厮睹、 颜面、 满面
3.
【教】
(会意。从攴(pū),从孝,孝亦声。“攴”,篆体象以手持杖或执鞭。在奴隶社会,奴隶主要靠鞭杖来施行他们的教育、教化。本义:教育,指导)。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上所施下所效也。 、 《周礼·师氏》。注:“教之者,使识旧事也。”-以教国子弟。 、 《礼记·学记》-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 《礼记·乐记》-教者,民之寒暑也。 、 《国语·周语》-教,文之施也。 、 《春秋繁露》-精华,教政之本也。 、 《管子·小匡》-君有此教士三万人。 、 《韩非子·五蠹》-修教三年。 、 《史记·货殖列传》-宁有政教。 、 唐·韩愈《师说》-择师而教。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以教吾子。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昨日蒙教。 、
【组词】
教治、 教禁、 教读、 教读老夫子、 教民、 教迪、 教帖、 教当、 教示、 教戒、 教告、 教演、 教阅、 教坊司、 教门儿、 教引嬷嬷
4.
【材】
(形声。从木,才声。本义:木材,木料)。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材,木梃也。 、 《周礼·太宰》-五曰材贡。 、 《国语·晋语》。注:“横木也。”-驾而乘材。 、 《论语》。郑注:“无所取于桴材。”-无所取材。 、 《庄子·人间世》-自吾执斧斤以随夫子,未尝见材如此其美也。 、 《楚辞·九章·怀沙》-材朴委积兮。 、 宋·沈括《梦溪笔谈》-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
【组词】
木材;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