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45: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45:21
“义不反顾”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坚持正义,绝不回头。它形容一个人在决定做某件事时,意志坚定,不会因为任何困难或诱惑而改变初衷。
“义不反顾”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汉语,其结构和意义在历史长河中保持相对稳定。它强调的是一种道德上的坚定和行动上的果断。
在**传统文化中,“义”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指的是道德上的正确和正义。因此,“义不反顾”在强调个人行为的同时,也体现了对社会正义的追求。
这个成语给人以坚定、勇敢和正义的联想。它激励人们在面对挑战时保持信念,不轻易放弃。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见证朋友在职业选择上义不反顾地追求自己的梦想,这种坚定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和鼓舞。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风雨交加的夜晚,他义不反顾地前行,心中燃烧着不灭的火焰。”
想象一个战士在战场上勇往直前的画面,或是听到一首激昂的进行曲,都能很好地体现“义不反顾”的精神。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unwavering commitment”或“determined to the end”,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坚定和决心是相似的。
“义不反顾”这个成语不仅在语言上丰富了表达,也在文化和道德上提供了指导。它提醒我们在生活中要坚持正义,勇敢面对挑战。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能够增强语言的深度和表现力。
西汉时期,汉武帝派大臣唐蒙去修治“西南夷道”,唐蒙征用大量民工,杀了部落酋长,引发骚乱。汉武帝让司马相如去平息事端。司马相如写《谕巴蜀檄》文告,要求巴蜀民众要“义不反顾,计不旋踵”,经沟通应酬,化解了矛盾
1.
【义】
(会意。从我,从羊。“我”是兵器,又表仪仗;“羊”表祭牲。本义:正义;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
同本义。
【引证】
《墨子·公输》-义固不杀人。 、 、 《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诸葛亮《出师表》-引喻失义。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度义而后动。 、 宋·苏洵《六国论》-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义,坚持正义。)
【组词】
丈义、 义断恩绝、 义不容辞
2.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3.
【反】
(象形。甲骨文字形,从又从厂。“厂”音hǎn。本义:手心翻转)。
同本义 同: 翻
【引证】
《说文》-反,覆也。 、 《孟子·公孙丑上》-以齐王,由反手也。 、 《汉书·张安世传》-何以知其不反水浆邪?
4.
【顾】
(形声。从页(xié),头。表示与头有关。雇声。本义:回头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顾,环视也。 、 《史记·项羽本纪》-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 、 《诗·桧风·匪风》-顾瞻周道。 、 《诗·小雅·大东》-眷言顾之,潸焉出涕。 、 《论语·乡党》-车中,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 、 《庄子·秋水》-庄子持竿不顾。 、 《世说新语·方正》-友人惭,不下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 《战国策·燕策》-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
【组词】
顾瞻、 顾盼生辉、 顾返、 顾笑、 顾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