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0:59: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0:59:43
叔伯:在中文里,“叔伯”通常指的是父亲的兄弟,即父亲的弟弟称为“叔”,父亲的哥哥称为“伯”。这两个词在家庭关系中用来指代与父亲同辈但不同父母的男性亲属。
“叔伯”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反映了传统的家族和亲属关系。在古代,叔伯在家族中往往拥有一定的权威和责任,这种角色在现代社会中逐渐淡化,但词汇本身保留了下来。
在**传统文化中,叔伯通常被视为家族中的长辈,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往往受到尊重。在某些地区,叔伯还可能承担起教育和照顾侄子侄女的责任。
提到叔伯,可能会联想到家庭聚会、节日庆祝或是家族的历史和传统。情感上,叔伯往往与温暖、支持和指导相关联。
个人经历中,叔伯可能是童年时的玩伴,也可能是成年后的咨询对象。他们的智慧和经验常常是宝贵的财富。
在诗歌中,叔伯可以象征着家族的根和传承:
叔伯的背影,映照着岁月的长河, 家族的树,根深叶茂,代代相传。
视觉上,叔伯可能让人联想到老照片中的家族聚会,或是传统的家族仪式。听觉上,可能是叔伯讲述家族故事的声音。
在英语中,“叔伯”可以对应为“uncle”,但在中文中,“叔”和“伯”区分了年龄顺序,这在英语中没有直接对应。
“叔伯”这个词不仅仅是亲属关系的标识,它还承载了家族的历史和文化。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情感和信息,增强语言的丰富性和深度。
1.
【叔】
会意兼形声。同本义。
【引证】
《说文》。汝南名收芋为叔。-叔,拾也。 、 《诗·豳风·七月》-九月叔苴,采荼薪樗。
假借为“少”。年幼的。
【引证】
《白虎通·姓名》-叔者,少也。 、 《尔雅》-父之兄弟后生为叔父,父之弟妻为叔母。又夫之弟为叔。 、 《仪礼·士冠礼》-伯某甫,仲叔季,唯其所当。
2.
【伯】
(形声。从人,白声。本义:排行第一的,老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伯,长也。 、 《诗·邶风 ·泉水》-问我诸姑,遂及伯姊。 、 《诗·周颂·载芟》-侯主侯伯,侯亚侯旅。 、 《仪礼·士冠礼》-曰伯某甫仲叔季,唯其所当。 、 《礼记·曲礼下》-五官之长曰伯。 、 《礼记·王制》-千里之外访方伯。 、 韩愈《过始兴江口感怀》-忆作儿童随伯氏,南来今只一身存。
【组词】
伯氏、 伯兄、 伯氏、 伯歌季舞、 伯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