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4:12: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4:12:10
“好管闲事”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喜欢干预与自己无关的事情。基本含义是指一个人过分关心或干涉他人的事务,通常带有贬义,暗示这种行为可能是不受欢迎的或不必要的。
在文学作品中,“好管闲事”常用来描绘那些多管闲事、不请自来的角色,增加故事的戏剧性。在口语中,这个词组常用于批评那些过分干预他人生活的人。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社会学,可能会探讨这种行为背后的动机和影响。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语气和具体情境的使用,而反义词则完全表达了不干预的态度。
“好管闲事”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好”(喜欢)和“管闲事”(干预无关的事务)组成。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
在**文化中,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较为紧密,因此“好管闲事”有时也反映了社会对个人行为的期待和规范。在某些情况下,这种行为可能被视为关心或责任感的表现,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它被视为一种负面行为。
这个词组通常带有一种负面的情感反应,让人联想到那些不受欢迎的、过分热情的或不请自来的干预者。它可能影响人们对个人界限和隐私的看法。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那些好管闲事的人,他们的行为有时会让人感到不舒服或被侵犯。例如,一个邻居可能过分关心你的家庭事务,让你感到压力。
在诗歌中,可以将“好管闲事”融入描述一个角色的行为,如:
他漫步在街角,好管闲事的心, 窥探着每扇窗后的秘密。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角色在窗外观看,试图了解屋内的情况。音乐上,可以选择一些轻快但不和谐的旋律,来表达这种不受欢迎的干预。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nosy”或“meddlesome”,它们也表达了类似的意义,即过分好奇或干预他人的事务。
“好管闲事”这个词汇在汉语中是一个常用的表达,用来描述那些过分干预他人生活的人。了解和使用这个词汇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人际关系中的界限和尊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观点。
他~,经常自寻烦恼。
1.
【好】
喜好;喜爱。
【引证】
《淮南子·精神》-好憎者,心之暴也。 、 《诗·小雅·鹿鸣》-人之好我。 、 《韩非子·喻老》-好治不病。 、 《论语》-敏而好学。 、 唐·柳宗元《三戒》-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自幼好武术。
【组词】
好表现;好善、 好涵高躅、 好戏子、 好玩
2.
【管】
(形声。从竹,官声。本义:一种类似于笛的管乐器。后泛指管乐器)。
中国古代的一种管乐器,起初用玉制成,改用竹,有六孔,长一尺。后泛指管乐器。
【引证】
《说文》-管,如箎,六孔,十二月之音,物开地牙,故谓之管。 、 《诗·周颂·有瞽》-箫管备举。 、 《淮南子·原道》。注:“管,箫也。”-建钟鼓,列管弦。 、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 《孟子·梁惠王下》-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
【组词】
管色、 管儿、 管弦、 管说、 管音
3.
【闲】
(会意。从门中有木。本义:栅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闲,阑也。 、 《易·家》。注;“阑也。”-人闲有家。 、 《易·大畜》。注:“阂也。”-日闲舆卫。 、 《周礼·虎贲氏》。郑玄注:“闲,梐枑。”贾公彦疏:“闲与梐枑皆禁卫之物。”-舍则守王闲。
4.
【事】
(形声。从史,之省声。史,掌管文书记录。甲骨文中与“吏”同字。本义:官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事,职也。 、 《韩非子·五蠹》-无功而受事,无爵而显荣。
【组词】
事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