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0:14: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0:14:16
词汇“柝击”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是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源自古代汉语。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柝击”进行深入学习和分析。
“柝击”字面意思是指用柝(一种古代的木制打击乐器,类似于梆子)进行敲击。基本含义是指通过敲击柝来发出声音,常用于古代夜间巡逻或警示。
“柝”字在古代是指一种木制的打击乐器,而“击”则是敲打的意思。随着时间的推移,“柝击”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逐渐降低,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
在古代社会,柝击是一种常见的夜间警示方式,用于维护治安和秩序。它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生活习惯和治安管理方式。
“柝击”这个词汇带有一种古朴和神秘的情感,让人联想到古代的夜晚和宁静被打破的瞬间。
在现代生活中,“柝击”这个词汇几乎不再使用,除非是在特定的历史或文学研究中。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夜深人静,柝击声声,唤醒沉睡的古城。”
在不同文化中,类似的夜间警示方式可能使用不同的工具和方法,但“柝击”这种特定的表达方式是中文特有的。
“柝击”这个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但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于理解古代社会的生活和治安管理方式具有重要意义。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古雅词汇可以增加语言的深度和丰富性。
1.
【柝】
(形声。从木,橐声。本义:巡夜打更用的梆子)。
同本义。
【引证】
《周礼·天官·宫正》-夕击柝而比之。 、 《左传·哀公七年》-鲁击柝闻于邾。 、 《荀子·荣辱》-抱关击柝而不以为寡。 、 《谷梁传·庄公二十五年》。范宁注:“柝,两木相击。”-大夫击门,士击柝。 、 《乐府诗集·木兰诗》-朔气传金柝。 、 《资治通鉴·唐纪》-留击柝者。
【组词】
柝击、 柝汲
2.
【击】
(形声。从手,毄(jī)声。本义:敲击,敲打)。
同本义。
【引证】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欲以击柱。 、 、 《资治通鉴·唐纪》-留击柝者。 、 、 《楚辞·九歌·国殇》-援玉 枹兮击鸣鼓。
【组词】
击壤、 击节、 击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