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9 10:23: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9 10:23:21
“例言”一词在中文里通常指的是在正式文本或作品开头的简短说明,用以介绍作品的背景、目的、编写原则或使用方法等。它类似于序言或前言,但通常更为简短和直接。
“例言”一词源自汉语,其字面意思是“举例说明的话”,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固定为作品开头的简短说明。
在**传统文化中,重视文字的正式性和规范性,因此例言作为一种正式的开场白,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文本和演讲中。
例言通常给人一种正式和权威的感觉,它为读者或听众提供了进入作品或演讲主题的桥梁,有时也带有一种期待和好奇的情感。
在撰写学术论文时,我经常需要写例言来介绍我的研究背景和目的,这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我的研究意图和方法。
在诗歌中,可以将“例言”比喻为一首诗的开篇,它为整首诗的情感和主题定下基调:
例言如晨曦,轻轻揭开诗的帷幕, 引领心灵,穿越文字的森林。
想象一本书的封面缓缓打开,露出内部的例言页,伴随着轻柔的背景音乐,这种场景可以很好地象征例言的作用——为读者开启知识的旅程。
在英语中,“例言”可以对应为“preface”或“foreword”,它们在功能和形式上相似,但具体用法和语境可能有所不同。
“例言”作为一个正式的文本开头,对于引导读者理解作品至关重要。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例言有助于提升我的写作和演讲的正式性和清晰度。
1.
【例】
(形声。从人,列声。本义:比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礼记服问:上附下附,列也。公别比例之义。古只作列,此字后出。-例,比也。 、 元·刘壎《隐居通议·欧阳公》-举此以例其余。
【组词】
溯古例今;以此例比
类;列。
【引证】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扬州城下进退不由,殆例送死。
【组词】
不在此例;例及、 例侪
2.
【言】
(指事。甲骨文字形,下面是“舌”字,下面一横表示言从舌出。“言”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从“言”的字与说话或道德有关。本义:说,说话)。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直言曰言,论难曰语。 、 《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志以发言。 、 《左传·昭公九年》-志以定言。 、 《国语·周语上》-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 《法言·问神》-言,心声也。 、 《墨子经》-言,口之利也。 、 《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具言所闻。 、 《后汉书·列女传》-趋机而言。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言于李??。 、 明·魏禧《大铁椎传》-言讫不见。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组词】
言绝、 言言、 言不尽意、 言戏、 言人人殊、 言笑自若、 言之无文、 言方行圆、 言信、 言爽、 言不顾行、 言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