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3:07: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3:07:05
弱懦 是一个形容词,用来描述一个人缺乏勇气、胆小、容易屈服于压力或困难的性格特征。字面意思是指力量不足和胆怯。
弱懦 这个词由“弱”和“懦”两个字组成。其中,“弱”字古已有之,表示力量不足;“懦”字则源自“懦弱”,表示胆小、缺乏勇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字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弱懦”这个词汇,用来形容人的性格特征。
在**传统文化中,勇敢和坚强被视为美德,而弱懦则常常被视为负面品质。在社会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弱懦可能被认为是不适应社会的表现,而勇敢和坚强则更受推崇。
弱懦 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无力、被动和失败。它可能激发人们对勇敢和坚强的渴望,或者对那些表现出弱懦行为的人产生同情或批评。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经遇到过一个同事,他在面对工作压力时总是显得弱懦,不敢承担责任。这让我意识到,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是多么重要。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弱懦”:
在风暴的呼啸中,
弱懦的心颤抖,
勇敢的灵魂却昂首,
迎向未知的挑战。
弱懦 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一幅画面:一个孤独的身影在风雨中颤抖,或者一段音乐中的低沉、缓慢的旋律,传达出无力感和恐惧。
在英语中,与“弱懦”相对应的词汇可能是“cowardly”或“timid”。这些词汇在英语文化中同样被视为负面品质,但在表达上可能略有不同。
弱懦 这个词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帮助我理解并描述那些缺乏勇气和决心的行为和性格特征。通过深入学和分析,我更加意识到勇敢和坚强的重要性,并在自己的生活中努力培养这些品质。
1.
【弱】
(会意。小篆字形,两把弯曲的弓,“彡”(shān)象毛羽之形,合起来表示柔弱。本义:气力小;势力差)。
同本义。与“强”相对。
【引证】
《说文》-弱,桡也。上象桡曲,彡象毛氂桡弱也。 、 《易·大过》-栋桡,本末弱也。 、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颉遇王子弱焉。 、 《淮南子·原道》-志弱而事强。 、 《孙子·谋攻》-辅隙者则国必弱。 、 《左传·哀公十年》-众散为弱。 、 《商君书·错法》-有土者不可以言贫,有民者不可以言弱。 、 《周书·武顺》-两争曰弱。 、 陈寿《隆中对》-然操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 《老子》-弱者道之用。 、 陶潜《游斜川》-弱湍驰文舫,闲谷矫鸣鸥。
【组词】
弱植、 弱道、 弱人、 弱湍、 弱力、 弱才、 弱孤、 弱门
2.
【懦】
(形声。从心,需声。本义:胆小,含有软弱之意;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懦,驽弱者也。 、 《国语·晋语》-少懦于诸侯。 、 《战国策·齐策》-而性懦愚,沉于国家大事,开罪于先生。 、 《左传·僖公二年》-宫之奇之为人也,懦而不能强谏。 、 《三国演义》-众皆笑其懦,不青坚守。 、 唐·韩愈《原毁》-懦者必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