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9:23: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9:23:46
“沉吟不语”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一个人在思考或犹豫时沉默不语。这个词汇通常用来形容人在面对重要决策或复杂情感时,内心深思熟虑,外表却保持沉默的状态。
“沉吟不语”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古老,其最早出现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如《诗经》、《楚辞》等。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逐渐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文学和口语表达中,但其基本含义保持不变。
在**传统文化中,沉默往往被视为一种智慧和深沉的象征。因此,“沉吟不语”在社会文化背景中常被赋予积极的意义,尤其是在强调内敛和深思的东方文化中。
“沉吟不语”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深沉和神秘。它让人联想到深思熟虑的智者,或是内心充满情感却选择沉默的个体。这种沉默往往引发他人的好奇和尊重。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在一次重要的面试前感到紧张,那时我选择了“沉吟不语”,深呼吸并整理思绪,最终成功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夜深人静时,他沉吟不语,星光下,思绪如潮涌。”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独自坐在昏暗的房间里,灯光微弱,他的表情深沉,似乎在思考着什么。听觉上,可以联想到安静的夜晚,偶尔传来远处的车声,更加凸显了沉默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pondering in silence”或“silent contemplation”,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思考和沉默的状态。
“沉吟不语”这个词汇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量,还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表达深思熟虑的状态。通过深入学和分析,我更加欣赏这个词汇所蕴含的文化和情感价值。
钱万选听了,沉吟不语。
见士及~,便问士及道:“请问哥哥,这是何人所送?如此踌躇?”
1.
【沉】
(形声。从水,冘(yín)声。甲骨文字形,中间是牛,周围是水,表示把牛沉到水中。商代祭祀用牲的方法。本义:没入水中)。
同本义。
【引证】
《广雅》-沈,没也。 、 《周礼·大宗伯》。注:“川泽曰沈。”-以狸沈祭山林川泽。 、 《诗·小雅·箐箐者莪》-泛泛杨舟,载沉载浮。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 宋·文天祥《过零丁洋》-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组词】
石沉大海;沉溺
2.
【吟】
(形声。从口,今声。唫为吟的本字。本义:呻吟、叹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吟,呻也。 、 《苍颉篇》-吟,叹也。 、 《素问·宝命全形论》。注:“谓吟叹也。”-呿吟至微。 、 《战国策·楚策》-昼吟宵哭。 、 明·何景明《陇右行送徐少参》-相送悲吟不尽情,关山陇坂高无极。
【组词】
吟呻、 吟啸
3.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4.
【语】
告诉,使知道。
【引证】
《左传·隐公元年》-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 《论语·阳货》-吾语女。 、 《三国志·方使传》-若引其许,若至,语人。 、 晋·干宝《搜神记》-夫语妻曰:“为王作剑,三年乃成…往必杀我。” 、 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贫者语于富者曰…
【组词】
语言、 语其友;不以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