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1:45: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1:45:16
“同罪”字面意思是指两个人或两个以上的个体犯有相同的罪行。基本含义是指在法律或道德层面上,多个主体因实施了相同或相似的违法行为而受到相同的指控或惩罚。
“同罪”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同”表示相同或一起,“罪”指违法行为或过错。随着法律体系的发展,这个词在法律文书和日常语言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某些文化中,“同罪”可能被用来强调集体责任和连带惩罚的概念。例如,在一些传统的社会中,家族成员可能因为家族中某一成员的罪行而受到牵连。
“同罪”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负面情感,因为它涉及到违法行为和惩罚。它可能让人联想到不公正、冤屈或社会的不平等。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一个团队或组织中的成员共同犯下错误,他们可能会被视为“同罪”,需要共同承担责任和后果。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同罪”来表达命运的共同性和不可分割性:
在命运的织机上,
我们是同罪的线,
纠缠在时间的网中,
无法分离。
在不同文化中,“同罪”可能有不同的法律和社会含义。例如,在一些文化中,家族成员可能因为家族中某一成员的罪行而受到牵连,而在其他文化中,个人责任更为强调。
“同罪”这个词在法律和社会伦理中占有重要位置,它不仅涉及到法律责任,还触及到社会正义和个人道德。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同罪”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法律和社会概念。
1. 【同】 ——见“胡同”hútòng。
2.
【罪】
(会意。从辛,从自,言罪人蹙鼻苦辛之忧,自亦声。本义:作恶或犯法的行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秦以辠似皇字,改用罪。-辠,犯法也。 、 《尔雅》-辜辟戾辠也。经传皆以罪为之。 、 《诗·小雅·小明》-畏此罪罟。 、 《易·解卦象下传》-君子以赦过宥罪。 、 《荀子·王制》-无功不赏,无罪不罚。 、 《国语·晋语》-离桓之罪。 、 《史记·陈涉世家》-或闻无罪。 、 《汉书》-恶不忍闻,罪不容诛。 、 诸葛亮《出师表》-治臣之罪。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某知罪矣。
【组词】
罪首、 罪失、 罪眚、 罪瑕、 罪祸、 罪累、 罪悔、 罪殃、 罪辜、 罪衅、 罪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