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5:19: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5:19:38
词汇“枭殄”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由两个汉字组成:“枭”和“殄”。下面我将尝试从不同角度对这个词汇进行分析。
结合起来,“枭殄”可以理解为彻底消灭或毁灭的意思,尤其是指用极端手段消灭某人或某事物。
由于“枭殄”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现代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很少出现。在古代文献中,可能用于描述战争、刑罚或极端的惩罚行为。
在古代**,枭殄可能与严酷的法律和刑罚制度相关,用于震慑民众,维护社会秩序。
这个词汇带有强烈的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暴力和残酷。
由于该词汇不常用,个人生活中很少有机会使用或遇到。
在创作中,可以将“枭殄”用于描述极端的情节,如战争、复仇等。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可以通过组合其他词汇来实现。
“枭殄”是一个具有强烈历史和文化背景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反映了古代社会的一些特点和价值观。在学*语言时,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的深度和文化背景。
1.
【枭】
(会意。从鸟,头在木上。本义:指一种恶鸟,捕捉后悬头树上以示众)。
猫头鹰。
【引证】
《说文》-枭,不孝鸟也。日至捕枭磔之,从枭头在木上。 、 《汉书·郊祀志》。注:“孟康曰,枭鸟食母,破镜兽食父,黄帝欲绝其类,使百吏祠皆用之。如淳曰,汉五月五日作枭羹以赐百官。”-用一枭破镜。 、 《诗·大雅·瞻卬》-为枭为鸱。 、 《汉书·司马相如传》-射游枭。 、 《汉书·郊祀志》-鸱枭群翔。 、 唐·白居易《凶宅》诗-枭鸣松桂枝。
【组词】
枭奴、 枭獍
2.
【殄】
(形声。歺(è),剔解后的残骨。隶变人“歹”。从“歺”多与死亡有关。本义:断绝;竭尽)。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殄,尽也。 、 《书·毕命》-余风未殄。 、 《诗·大雅·瞻卬》-邦国殄瘁。 、 《左传·宣公二年》-败国尽民。 、 《淮南子·本经》-丁殄地财。
【组词】
殄瘁、 殄绝、 殄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