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6:55: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6:55:08
失意:指因遭遇挫折、失败或不如意的事情而感到沮丧、失望或情绪低落。
失意一词源于汉语,由“失”和“意”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失”表示失去,“意”表示意愿或心情。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逐渐演变为描述情绪低落的状态。
在**文化中,失意常常与儒家思想中的“君子不器”相联系,强调在逆境中保持坚韧和乐观。社会背景下的失意可能与竞争激烈、生活压力大有关。
失意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沉重和悲伤的。联想可能包括阴雨天、孤独的背影、无助的眼神等。
在个人经历中,失意可能是一次考试失败、一次工作失误或一段感情的结束。这些经历让人反思和成长。
在诗歌中,失意可以被赋予更多的象征意义,如“失意的诗行,在夜的边缘徘徊,寻找着光明的出口。”
在英语中,失意可以对应为“disappointment”或“frustration”,在不同文化中,表达失意的方式和接受失意的态度可能有所不同。
失意是人生旅途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它既是挑战也是成长的契机。理解和表达失意,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处理情绪,找到前进的动力。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失意的不同用法和情感内涵,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能力。
1.
【失】
(形声。从手,乙声。表示从手中丢失。小篆字形。本义:失掉;丢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在手而逸去为失。”-失,纵也。 、 《易·晋》-失得勿恤。 、 《礼记·礼运》。注:“犹去也。”-故人情不失。 、 《礼记·表记》。注:“失其容止之节也。”-君子不失足于人。 、 《周礼·师氏》。注:“失,失礼者也。”-掌国中失之事。 、 魏泰《东轩笔录》-塞翁失马,今未足悲。 、 《孟子·公孙丑下》-失道者寡助。 、 《资治通鉴》-累官故不失州郡也。 、 《孟子·告子上》-此之谓失其本心。
【组词】
失状、 失脱、 失国、 失鉴、 失瞻、 失翁马、 失民、 失本、 失正、 失名、 失合、 失偶、 失鹿、 失道、 失众、 失柄
2.
【意】
(会意。从心从音。本义:心志。心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意,志也。 、 《春秋繁露·循天之道》-心之所谓意。 、 《史记·项羽本纪》-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 汉·贾谊《过秦论》-通其意。 、 晋·陶渊明《饮酒》-中有真意。 、 明·魏禧《大铁椎传》-不快我意。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无意则已。 、 《齐民要术》-蔡伦立意造纸。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其意深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