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8:49: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49:51
失恃: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失去了依靠或支持。在汉语中,它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失去了父母中的母亲,因为“恃”字在这里特指母亲。
文学语境:在文学作品中,“失恃”常常用来描绘主人公的悲惨遭遇,增强故事的情感深度。 口语语境:在日常对话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人们更倾向于使用更直接的表达,如“失去了母亲”。 专业领域:在心理学或社会学领域,可能会讨论“失恃”对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
同义词:丧母、母亡 反义词:得母、母在
“失恃”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恃”字古时多指依赖或依靠,特别是指对母亲的依赖。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用法相对固定,主要用于描述失去母亲的情况。
在**传统文化中,母亲的角色非常重要,因此“失恃”往往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反映了社会对母爱的重视。
这个词汇让人联想到悲伤和孤独,它唤起了对失去亲人的深刻同情和理解。
在个人经历中,如果有人失去了母亲,可以用“失恃”来表达这种不幸,它比直接说“失去了母亲”更具有文学和情感的深度。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失恃”来描绘一种深沉的悲伤:
月下独酌,忆往昔, 失恃之痛,如影随形。
视觉上,可能会联想到一个孤独的身影在月光下徘徊;听觉上,可能会想象到悲伤的音乐或哭泣的声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orphan”(孤儿),但它通常指失去双亲,而不是特指失去母亲。
“失恃”是一个富有情感色彩的词汇,它不仅仅描述了一个事实,还传达了深层的情感和文化意义。在学*汉语时,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强语言的表达力和文化理解。
1.
【失】
(形声。从手,乙声。表示从手中丢失。小篆字形。本义:失掉;丢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在手而逸去为失。”-失,纵也。 、 《易·晋》-失得勿恤。 、 《礼记·礼运》。注:“犹去也。”-故人情不失。 、 《礼记·表记》。注:“失其容止之节也。”-君子不失足于人。 、 《周礼·师氏》。注:“失,失礼者也。”-掌国中失之事。 、 魏泰《东轩笔录》-塞翁失马,今未足悲。 、 《孟子·公孙丑下》-失道者寡助。 、 《资治通鉴》-累官故不失州郡也。 、 《孟子·告子上》-此之谓失其本心。
【组词】
失状、 失脱、 失国、 失鉴、 失瞻、 失翁马、 失民、 失本、 失正、 失名、 失合、 失偶、 失鹿、 失道、 失众、 失柄
2.
【恃】
(形声。从心,寺声。本义:依赖,依靠)。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恃,赖也。 、 《诗·小雅·蓼莪》-无父何怙,无母何恃? 、 《公羊传·桓公三年》-恃有年也。 、 《离骚》。注:“怙也。”-吾以兰为可恃兮。 、 《庄子·徐无鬼》-恃源而往者也。 、 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子何恃而往? 、 《战国策·赵策》-老妇恃辇而行。
【组词】
仗恃、 恃固、 恃势、 恃爱、 恃险、 恃宠作娇、 恃赖、 恃众、 恃宠、 恃才傲物、 恃功、 恃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