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8:18: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8:18:31
“仲舅”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母亲的兄弟中排行第二的舅舅。在中文里,通常用来指代母亲的兄弟,但如果母亲有多个兄弟,那么排行第二的就被称为“仲舅”。
在文学作品中,“仲舅”可能被用来描述家庭关系或特定的社会关系,尤其是在强调家族秩序和辈分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常用,除非在特定的家庭或地区文化中。在专业领域,如人类学或社会学,可能会研究这种亲属称谓在社会结构和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同义词:二舅(直接指代排行第二的舅舅) 反义词:无特定反义词,但可以对比“长舅”(排行第一的舅舅)
“仲”字在古代汉语中表示“第二”或“中间”的意思,而“舅”则是指母亲的兄弟。这个词汇反映了古代中国社会对家族成员排行的重视,以及对长辈的尊重。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族关系和辈分非常重要,因此亲属称谓系统非常复杂。“仲舅”这样的词汇体现了这种文化特点,强调了家族内部的秩序和尊重。
对于许多人来说,提到“仲舅”可能会联想到家族的温暖和长辈的关爱。这个词汇可能会唤起对家庭和亲情的积极情感。
个人经历中,如果有一位特别亲近或对自己有重要影响的仲舅,这个词汇可能会带有特别的情感色彩和回忆。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仲舅的智慧,如夜空中最亮的星,指引我前行。”
提到“仲舅”,可能会联想到家庭聚会的场景,温暖的灯光和长辈的笑声。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亲属称谓系统在许多文化中都存在,只是具体的称谓和用法可能有所不同。
“仲舅”这个词汇虽然不常用,但它体现了汉语中丰富的亲属称谓系统,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家族关系和辈分的重视。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中国的社会和文化。
1.
【仲】
(会意兼形声。从人,从中。中亦声。甲骨文、金文作“中”。本义:排行第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仲,中也。 、 《释名》-仲,中也,言位在中也。 、 《仪礼·士冠礼》-伯其甫、仲、叔、季惟其所当。 、 《礼记·檀弓》。按,古者幼名冠字,冠字谓之且字,且,荐也。表之以字,所以为伯、仲、叔、季之藉也。殷礼二十为字之时,即兼伯仲叔季呼之,周礼始字不呼伯仲,至五十乃加而呼之。女子则笄而字即称伯姬、仲姬。-五十以伯仲,周道也。 、 杜甫《咏怀古迹》-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 清·黄宗羲《原君》-孰与仲多。
【组词】
仲子、 仲兄、 仲年、 仲弟、 仲叔
2.
【舅】
(形声。从男,臼声。本义:舅父,指母之兄或弟)。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母之兄、弟。妻之父为外舅,从男,臼声。凡异姓之称,不得称父,则舅之。 、 《诗·大雅·崧高》-王之元舅。 、 宋·王安石《伤仲永》-于舅家见。 、
【组词】
舅氏、 舅公、 舅弟、 舅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