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20:59: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20:59:24
词汇“提衡”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有限的资料中提取信息。
“提衡”字面意思是指提起秤杆,使秤平衡。基本含义可以引申为调整事物的平衡状态,使其达到均衡或公正的状态。
由于“提衡”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文学、口语、专业领域中的使用非常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可能会用来形容某人或某事在复杂环境中寻求平衡的努力。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社会学,可能会用来描述调整社会资源或法律制度以达到公平的过程。
“提衡”由“提”和“衡”两个字组成。“提”意为提起,“衡”意为秤或平衡。在古代,衡常指秤,因此“提衡”最初可能指的是用秤称量物品时的动作。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可能扩展到更抽象的平衡概念。
在**传统文化中,平衡和公正是重要的价值观。因此,“提衡”这个词汇可能与这些价值观有关,尤其是在强调公平和正义的社会或法律语境中。
“提衡”给人一种稳重和公正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需要智慧和技巧来处理复杂情况的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不会直接使用“提衡”这个词汇,但它所表达的平衡和公正的概念是我们经常追求的。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提衡”来描述自然界的平衡,如“日月提衡,天地长存”。
由于“提衡”与平衡有关,可以联想到天平的图像,或者是秤杆在风中轻轻摇摆的声音。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提衡”的词汇,但平衡和公正的概念是普遍的。
“提衡”是一个富有深意的词汇,尽管不常用,但它所代表的平衡和公正的概念是我们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应当重视的。通过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我们可以更精确地表达复杂的思想和情感。
1.
【提】
(形声。从手,是声。本义:悬持;悬空拎着物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提,挈也。 、 《诗·大雅·抑》-匪面命之,言提其耳。 、 《庄子·养生主》-提刀而立。 、 明·魏禧《大铁锥传》-一贼提刀。 、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椊下提殴之。 、 《聊斋志异·促织》-提竹筒丝笼。
【组词】
提壶,提桶;提开水;提掳、 提举
2.
【衡】
(形声。从角,从大,行声。本义:绑在牛角上的横木)。
同本义。一说穿于牛鼻的横木。
【引证】
《诗·鲁颂》。毛传:“福衡,设牛角以福之也。”-秋而载尝,夏而福衡。 、 《说文》。徐锴注:“谓牛好抵触,以木阑制之也。”-衡,牛触,横大木其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