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17: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17:13
“仲秋”一词的字面意思是“秋季的中间”,特指农历八月,即秋季的第二个月。在**传统节气中,仲秋通常与中秋节相联系,中秋节是农历八月十五,是家人团聚、赏月、吃月饼的重要节日。
在文学中,“仲秋”常用来描绘秋天的景色,表达对季节变化的感慨和对家乡的思念。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用“仲秋”来指代中秋节前后的时间。在专业领域,如气象学或农业,“仲秋”可能用于描述秋季中期的气候特征或农作物的生长状态。
同义词“中秋”特指中秋节,而“秋分时节”则指秋分那段时间,与“仲秋”在时间上相近。反义词“初秋”指秋季的开始,“深秋”则指秋季的末期。
“仲秋”一词源自*古代的农历划分,古人将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月。仲秋即秋季的第二个月,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逐渐与中秋节的文化俗紧密相连。
在*文化中,仲秋与中秋节紧密相关,象征着团圆和丰收。中秋节的传统俗包括赏月、吃月饼、提灯笼等,这些活动都与仲秋的时节特征相吻合。
提到“仲秋”,我联想到的是温馨的家庭聚会、明亮的月光和甜蜜的月饼。这种联想带给我一种温暖和满足的情感。
每年仲秋,我都会和家人一起赏月,分享月饼,这已经成为我们家庭的一个传统。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仲秋”:
仲秋月正圆,桂花香满园。 家人围坐笑,月饼甜心间。
视觉上,仲秋让我想到明亮的月光和金黄的秋叶。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夜晚的虫鸣和家人的欢笑声。
在其他文化中,如日本的“中秋节”(月見)也有赏月的*俗,但具体的活动和象征意义可能有所不同。
“仲秋”不仅是一个时间概念,更是一个充满文化意义和情感价值的词汇。它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表达**传统文化和季节情感。
1.
【仲】
(会意兼形声。从人,从中。中亦声。甲骨文、金文作“中”。本义:排行第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仲,中也。 、 《释名》-仲,中也,言位在中也。 、 《仪礼·士冠礼》-伯其甫、仲、叔、季惟其所当。 、 《礼记·檀弓》。按,古者幼名冠字,冠字谓之且字,且,荐也。表之以字,所以为伯、仲、叔、季之藉也。殷礼二十为字之时,即兼伯仲叔季呼之,周礼始字不呼伯仲,至五十乃加而呼之。女子则笄而字即称伯姬、仲姬。-五十以伯仲,周道也。 、 杜甫《咏怀古迹》-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 清·黄宗羲《原君》-孰与仲多。
【组词】
仲子、 仲兄、 仲年、 仲弟、 仲叔
2.
【秋】
(象形。甲骨文字形为蟋蟀形,虫以鸣秋,借以表达“秋天”的概念。另一写法,是蟋蟀形下加“火”字,表示秋天禾谷熟,似火灼。籀文又添加“禾”旁。本义:收成,成熟的庄稼)。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秋,禾谷熟也。 、 《尔雅》-秋为白藏。又,秋为收成。 、 《春秋繁露·官制象无篇》-秋者,少阴之选也。 、 《月令章句》-百谷名以其初生为春,熟为秋,故麦以孟夏为秋。 、 宋·范成大《颜桥道中》-处处田畴尽有秋。 、 赵树理《福贵》-收过了秋,天气一凉,病就重起来。
【组词】
麦秋、 秋麦、 秋禾、 秋成、 秋苗、 秋实、 秋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