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11: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11:56
损辱 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损”和“辱”。字面意思是指损害和侮辱。基本含义是指对某人或某物的尊严、名誉或价值进行贬低或伤害的行为。
损辱 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
损辱 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其中“损”字最初指减少或损害,而“辱”字则指羞辱或侮辱。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字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现代汉语中的“损辱”一词。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损辱可能被视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尤其是在重视名誉和尊严的文化中。例如,在一些亚洲文化中,个人的名誉被视为极其重要,损辱行为可能会导致严重的社会后果。
损辱 这个词汇通常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不公正、伤害和痛苦。它可能引发对受害者的同情和对加害者的愤怒。
在个人生活中,损辱可能发生在各种情境中,如职场欺凌、网络暴力或家庭冲突。这些经历可能会对个人的心理健康和社交关系产生长远的影响。
在诗歌中,损辱可以被用来表达深刻的情感和冲突:
言语如刃,损辱心扉, 泪如雨下,痛彻心扉。
结合图片,损辱可能让人联想到被撕裂的纸张或破碎的镜像,象征着名誉的破坏。在音乐中,损辱可能与悲伤或愤怒的旋律相关联。
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损辱的概念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insult”或“defame”,而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有不同的词汇来表达类似的概念。
损辱 这个词汇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因为它涉及到人际关系中的核心问题,如尊重和尊严。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汇有助于更好地处理人际冲突和维护个人权益。
1.
【损】
(形声。从手,员声。本义:减少)。
同本义,与“益”相对。
【引证】
《说文》-损,减也。 、 《墨子经》-损偏去也。 、 《易·系辞》-损德之脩也。 、 《易·杂卦》-损益,盛衰之始也。 、 《列子·汤问》-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 《吕氏春秋·察今》-先王之法,经乎上世而来者也,人或益之,人或损之,胡可得而法? 、 《孟子·滕文公下》-请损之,月攘一鸡。
【组词】
损年、 损膳、 损薄、 损夺、 损减
2.
【辱】
(会意。甲骨文字形,是“辰”下加脚(止)或加手(又,寸)的形象。①本义:耕作。“辰”是“蜃”的本字,古代以蜃为农具进行耕作。这个意义后来写作“耨”(nòu)。②引申义:耻辱) 同引申义。
【引证】
《说文》-辱,耻也。 、 《论语·学而》-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心旷神怡,宠辱皆忘。 、 《史记·货殖列传序》-衣食足而知荣辱。
【组词】
奇耻大辱;荣辱;羞辱;忍辱负重;蒙受屈膝之辱;辱害、 辱残
使…受辱;侮辱。
【引证】
《孟子·梁惠王上》-南辱于楚,寡人耻之。 、 《论语·子路》-使于四方,不辱君命。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我见相如,必辱之。
【组词】
足以辱晋;辱邈、 辱抹、 辱没、 辱玷、 辱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