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18: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18:20
欢闹:指人们在一起时表现出欢乐、喧闹的状态,通常伴随着笑声、交谈声和各种活动。这个词汇强调的是集体的快乐和活跃的氛围。
“欢闹”由“欢”和“闹”两个字组成。“欢”字古已有之,表示高兴、喜悦;“闹”字则有喧哗、吵闹的意思。两者结合,形成了描述欢乐喧闹状态的词汇。
在**文化中,“欢闹”常常与节日、庆典等喜庆场合联系在一起,反映了人们对欢乐和热闹的追求。在社会背景中,欢闹的场景往往能够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欢闹”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积极的,它让人联想到快乐、活力和温馨的氛围。这种联想可能会激发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社交活动的期待。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在家庭聚会中体验到“欢闹”的氛围,大家围坐在一起,分享食物和故事,笑声不断,那种温馨和快乐的感觉至今难忘。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欢闹”:
春风拂面,花开满园,
孩童欢闹,笑声连连。
想象一幅画面:阳光明媚的公园里,孩子们在草地上奔跑,笑声和欢呼声此起彼伏。这种场景就是“欢闹”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英语中,“欢闹”可以对应为“boisterous”或“lively”,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活跃和快乐的氛围。
“欢闹”是一个充满正能量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人们在一起时的快乐状态,也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欢闹”能够丰富我们的词汇量,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1.
【欢】
(形声。从欠,雚(guàn)声。本义:喜悦,高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欢,喜乐也。 、 《礼记·曲礼》-君子不尽人之欢。 、 《荀子·大略》-夫妇不得不驩。 、 《庄子·至乐》-若果养乎?予果欢乎? 、 《韩非子·说林上》-许子而大欢,彼将知君利之也。 、 《战国策·秦策》-而大国与之懽。 、 《庄子·渔父》-饮酒则欢乐。 、 《汉书·李广苏建传》-今日之欢。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众宾欢也。 、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欢动一城。 、 清·侯方域《壮悔堂文集》-奉一日之欢。
【组词】
欢容、 欢洽、 欢哄、 欢情
2.
【闹】
(会意。从市,从門(斗)。市场上的争吵、喧闹。本义:嘈杂,喧扰)。
同本义。
【引证】
韩愈《食虾蟆》-鸣声相呼和,无理只取闹。 、 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召闹取怒。 、
【组词】
闹里、 人声吵闹;喧闹、 闹耳朵、 闹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