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3:29: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3:29:02
取代:指用一个事物替换另一个事物,使其不再存在或不再起作用。这个词汇通常涉及位置、角色或功能的替换。
“取代”一词源自汉语,由“取”和“代”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取”意味着获取或拿取,“代”意味着代替或代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字结合形成了“取代”这一现代词汇。
在现代社会,“取代”常常与技术进步和创新联系在一起。例如,数字技术取代了传统的模拟技术,人工智能可能取代某些人类工作岗位。这种取代往往伴随着社会结构和经济模式的变革。
“取代”这个词可能带有一种消极的情感反应,因为它暗示着某些事物或人的消失。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它也可能代表着进步和创新。
在个人生活中,“取代”可能涉及到更换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或者在工作中被新员工取代。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取代”来表达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更迭:
岁月如梭,旧梦被新梦取代, 时光的河流,不停歇地奔流。
在英语中,“取代”可以翻译为“replace”或“supersede”。在不同的文化中,对于“取代”的态度和理解可能有所不同,有的文化可能更倾向于接受和欢迎变革,而有的文化可能更倾向于保持传统。
“取代”是一个多功能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事物之间的替换关系,还反映了社会和技术的变迁。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灵活运用“取代”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描述和理解世界的变化。
1.
【取】
(会意。从又,从耳。甲骨文字形。左边是耳朵,右边是手(又),合起来表示用手割耳朵。古代作战,以割取敌人尸体首级或左耳以计数献功。本义:割下左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取,捕取也。 、 《周礼》-大兽公之,小禽私之,获者取左耳。 、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且今之勍者,皆吾敌也,虽及胡者,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 、 《资治通鉴·唐纪》-取吴元济。
2.
【代】
(形声。小篆字形,从人,弋(yì)声。本义:更迭,代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代,更也。凡以此易彼,以后续前,皆曰代。 、 《周礼·挈壶氏》-县壶以代哭者。 、 《左传·昭公十二年》。注:“更也。”-与君代兴。 、 《国语·晋语》。注:“更也。”-使子父代处。 、 《汉书·食货志》。注:“易也。”-岁代处,故曰代田。 、 《汉书·地理志》-韩地代相干也。 、 张衡《东京赋》-四时迭代。 、 《汉书·刑法志》-转相攻伐,代为雌雄。 、 《荀子·天论》-日月迭炤,四时代御。 、 汉·刘向《列女传》-孝成王使括(赵括)代廉颇为将。 、 《广州军务记》-逆夷更觉胆落心寒,亟请广州府余暨南、番二县代求解免。
【组词】
代比、 代茶、 代馆、 代运、 代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