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37: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37:46
拖拉机:一种用于牵引和驱动各种农业机械和农具的动力机械,通常具有较大的牵引力和较低的行驶速度,适用于农田作业。
拖拉机一词源自英语“tractor”,而“tractor”又源自拉丁语“trahere”,意为“拖拽”。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拖拉机的功能和设计也在不断演变,从最初的简单牵引工具发展到多功能、高效能的农业机械。
在农业社会中,拖拉机是现代化的象征,代表了农业生产力的提升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一些发展**家,拖拉机的普及和使用是国家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拖拉机往往让人联想到广阔的农田、辛勤的农民和丰收的景象。它代表了劳动的尊严和农业的重要性,同时也可能引发对农村生活和传统农业方式的怀旧情感。
在我的童年记忆中,拖拉机是农村常见的景象,每当春耕时节,拖拉机的轰鸣声总是伴随着泥土的芬芳,成为我心中不可磨灭的记忆。
在诗歌中,拖拉机可以被描绘为“铁马奔腾在金黄的麦浪中,犁开希望的田野”。
拖拉机的形象通常与宽大的轮胎、坚固的车身和轰鸣的引擎声联系在一起。在视觉上,它可能让人想到广阔的农田和辛勤的劳作;在听觉上,拖拉机的引擎声可能让人感受到农业生产的节奏和力量。
在不同文化中,拖拉机的功能和象征意义大致相似,但在具体的使用方式和设计风格上可能存在差异。例如,欧洲的拖拉机可能更注重环保和舒适性,而亚洲的拖拉机可能更注重经济性和适应性。
拖拉机作为一个词汇,不仅代表了农业机械化的具体工具,也承载了农业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多重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拖拉机这一词汇,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和农村社会的变迁。
1.
【拖】
(形声。本作“拕”,左形,右声。本义:曳引)。
同本义。
【引证】
《广雅》-拕,引也。 、 《淮南子·齐俗》-纵体拖发。 、 《淮南子·人间世》-拖其衣被。 、 《汉书·南越传》-拖舟而入水。
【组词】
拖上州拔下县、 拖罟、 拖钩、 拖刀计、 拖扯
2. 【拉】
3.
【机】
木名。桤木树。
【引证】
《说文》-机,机木。从木,几声。 、 《山海经·北山经》。注:“似榆,可烧,以粪稻田。”-单狐之山多机木。 、 左思《蜀都赋》-春机杨柳。
几案,小桌子。 同: 几
【引证】
《易·涣》。注:“承物者也。”-奔其机。 、 《庄子·秋水》-公子牟隐机大息,仰天而笑。 、 《左传·昭公元年》-围巾几(机)筵。
【组词】
机杖、 机案、 机筵、 机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