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0:00: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0:00:21
词汇“听行”并不是一个常见的汉语词汇,它可能是一个组合词,由“听”和“行”两个字组成。为了深入学习和分析这个词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听行”的字面意思可能是指“听取并执行”或“听从并行动”。它强调的是一种从接收到信息到采取行动的过程。
由于“听行”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较为有限。在某些特定的组织或团队中,可能会用这个词来强调成员应该听取指令并立即执行。
由于“听行”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的词源和演变可能没有明确的历史记录。它可能是现代汉语中为了特定目的而创造的词汇。
在强调纪律和效率的组织文化中,“听行”可能被视为一种重要的品质。它反映了社会对于快速响应和执行力的重视。
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军队或紧急服务行业,这些行业需要高度的听从和行动能力。它可能带来一种严肃和紧迫的情感反应。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不会直接使用“听行”这个词,但它所表达的概念——听取并执行——是我们经常需要实践的。
在创作中,可以将“听行”作为一个主题,探讨在不同情境下听从和行动的重要性,例如在团队合作、家庭教育或公共政策执行中的应用。
结合图片,可以展示人们在听取指令后迅速行动的场景,如消防队员在接到火警后立即出发的画面。听觉上,可以联想到指令声、行动的脚步声等。
在不同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听行”的词汇,但类似的概念在各种文化中都有体现,如英语中的“follow through”或“act upon”。
“听行”作为一个概念,强调了从接收到信息到采取行动的过程。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这一概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沟通和执行任务。尽管“听行”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但它所代表的听从和行动的能力是我们在各种情境下都需要培养的。
1.
【听】
(形声。本字从耳德,壬(tìng)声。从耳德,即耳有所得,今简化为“听”。“听”本义“笑貌”。从口,斤声。本义:用耳朵感受声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听,聆也。 、 《书·泰誓中》-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 《书·大禹谟》-无稽之言勿听。 、 《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行人驻足听。 、 唐·杜甫《石壕吏》-听妇前致词。 、 《资治通鉴·唐纪》-夜阑卧听风吹雨。 、 、 宋·辛弃疾《西江月》-听取蛙声一片。
【组词】
听知、 听受、 听言、 听真、 听直
2.
【行】
(会意。从彳,从亍。本义:走路,行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行,人之步趋也。 、 《广雅》-行,往也。 、 《易·复》-中行独复。 、 《诗·邶风·击鼓》-我独南行。 、 《诗·小雅·大东》-行彼周行。 、 《左传·僖公三十年》-行李之往来。 、 蔡邕《独断》-天子以四海为家,故谓所居为行在所。 、 《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庄子·逍遥游》-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 《后汉书·列女传》-羊子尝行路。 、 《世说新语·自新》-行数十里。 、 明·魏禧《大铁椎传》-与偕行。
【组词】
出行、 远行、 行三坐五、 行学、 行行、 行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