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3:08: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3:08:34
词汇“不令支”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经过查询,它并不是一个标准的汉语词汇。因此,我们无法从字面意思、语境分析、示例句子、同义词与反义词、词源与演变、文化与社会背景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由于“不令支”不是一个已知的词汇,我们也无法进行情感与联想、个人应用、创造性使用、视觉与听觉联想、跨文化比较等方面的探讨。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反思的是,语言学习中遇到不熟悉的词汇时,应当如何处理。首先,可以通过查阅权威的词典或在线资源来确认词汇的存在和含义。如果确认词汇不存在或不常用,可以将其标记为不常用词汇,并在未来的学习中保持关注,以便在遇到相关语境时能够正确理解和使用。
总结来说,对于“不令支”这个词汇,由于其不存在或不常用,我们无法进行深入的分析和应用。在语言学习中,遇到此类词汇时,应当保持谨慎,并通过合适的资源进行验证。
1.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2.
【令】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集聚的“集”;下面是“人”,象跪在那里听命。从集从人,表示集聚众人,发布命令。本义:发布命令)。
同本义(上对下有所指示)。
【引证】
《说文》-令,发号也。 、 《诗·齐风·东方未明》-倒之颠之,自公令之。 、 《孟子·离娄上》-既不能令,又不受命。 、 《论语·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 、 陈寿《三国志》-令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 、 《史记·陈涉世家》-召令徒属曰。 、 《战国策·齐策》-乃下令。
3.
【支】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竹”的一半,下面是手(又)。《说文》:“从手持半竹。”本义:去枝的竹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桂馥义证:“疑作去枝之竹也。”-支,去竹之枝也。从手持半竹。
1. 【不令支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