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4:20: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4:20:36
“兴亡”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兴”和“亡”。字面意思分别是“兴起”和“灭亡”。基本含义指的是一个国家、朝代或组织的兴起和衰落,通常用来描述历史变迁中的循环过程。
在文学中,“兴亡”常用于描述历史小说或诗歌中朝代的更迭,如“兴亡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用“兴亡”来讨论某个企业或行业的兴衰。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政治学,这个词用于分析国家或政权的变迁。
同义词“兴衰”强调的是从兴起到的衰落的全过程,而“更迭”和“变迁”则更侧重于变化的过程。反义词则表达了与“兴亡”相对的稳定和不变的状态。
“兴亡”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使用可以追溯到《诗经》和《史记》等古代文献。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其内涵有所丰富和深化。
在文化中,“兴亡”常常与“天命”、“循环”等概念联系在一起,反映了人对历史循环和命运无常的深刻认识。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也常被用来警示人们对于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
“兴亡”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历史的沉重感和沧桑感,让人联想到历史的无常和人生的短暂。它激发人们对过去历史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深思。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在阅读历史书籍时深刻感受到“兴亡”的含义,它让我意识到无论是个人还是集体,都需要不断努力以避免衰落。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兴亡”:
兴亡多少事,
尽在风中散。
一朝英雄起,
万古名流传。
在视觉上,“兴亡”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宫殿的废墟或是战争的遗址。在听觉上,可能会让人想起古代战争的号角声或是历史的回声。
在英语中,“兴亡”可以对应为“rise and fall”,在其他语言中也有类似的表达,如法语的“ascension et déclin”。这些词汇都反映了不同文化对历史变迁的共同关注。
通过对“兴亡”的学和分析,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历史变迁的复杂性和人类社会的脆弱性。这个词不仅在语言学中具有重要意义,也在个人思考和表达中提供了丰富的内涵和联想。
1.
【兴】
兴致,情趣。
【引证】
王勃《滕王阁序》-遥呤俯畅,逸兴遄飞。 、 、 宋·李清照《如梦令》-兴尽晚归舟。
【组词】
兴动、 兴兴头头、 兴头子、 兴辞、 兴会、 兴头起意、 兴子
诗歌表现手法之一。以他事引起此事叫起兴。又简称兴。
【引证】
清·洪亮吉《北江诗话一》-以及李杜元白诸大家,最多兴体。
【组词】
兴喻
2.
【亡】
古同“无”。
没有。 同: 无
【引证】
《列子·汤问》-河曲智叟亡以应。 、 《诗·唐风·葛生》-予美亡此,谁与独处。 、 《仪礼·士丧礼》-亡则以缁,长半幅。 、 《论语·子张》-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 《孟子·尽心上》-人莫大焉亡亲戚君臣上下。 、 《汉书·李广苏建传》-自苦亡人之地。 、 、 《后汉书·列女传》-君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